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11-18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广东新增7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11 月 18 日,2021 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 65 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 84 人。同时,中国科学院新当选外籍院士 25 人,中国工程院新当选外籍院士 20 人。记者梳理发现,此轮院士增选中,广东有 7 人上榜。其中 6 人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4 所高校,还有 1 人来自企业——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65 人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平均年龄 57.4 岁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等规定,2021 年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 65 人,其中女性科学家 5 人。

在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 12 人,化学部 11 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10 人,地学部 9 人,信息技术科学部 10 人,技术科学部 13 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 57.4 岁,最小年龄 45 岁,最大年龄 68 岁,60 岁 ( 含 ) 以下的占 76.9%。院士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通过特别推荐评审机制,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有 5 人当选,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有 3 人当选。

84 人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平均年龄 58 岁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等规定,中国工程院 2021 年院士增选共选出中国工程院院士 84 人,其中女性科学家 6 人。

在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11 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10 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8 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9 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10 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8 人,农业学部 10 人,医药卫生学部 11 人,工程管理学部 7 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 58 岁,最小年龄 51 岁,最大年龄 69 岁,60 岁 ( 含 ) 以下的占 75%。一批长期奋战在国家重大工程、核心技术攻关、坚守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边远地区的杰出工程科技专家当选。

45 人新当选外籍院士

此外,记者留意到,2021 年中国科学院新当选外籍院士 25 人,分别来自 11 个国家,韩国和瑞士首次有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新当选外籍院士 20 人。

本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为 860 人,外籍院士总数为 129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为 971 人,外籍院士总数为 111 人。

广东共新增 7 名两院院士

记者梳理发现,广东共新增 7 名两院院士,均为男性。7 名院士中,有 6 名来自高校,1 名来自企业。

包括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3 人(含外籍院士 1 人),分别是来自南方科技大学流体力学专业的夏克青、来自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马於光,以及来自南方科技大学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主任的杰曼诺夫;以及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4 人(含外籍院士 2 人),分别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饶宏、南方医科大学的高天明,2 名外籍院士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罗智泉和来自阿尔伯塔大学 / 南方科技大学的徐政和。

华工马於光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 2021 年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名单中,华南理工大学马於光教授榜上有名。记者从华南理工大学获悉,马於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 / 高分子光电材料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研究成果对推动第二代磷光及新一代廉价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其首次实现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提出并论述利用磷光材料提高 OLED 效率的原理,对第二代磷光发光材料的发展具有原创性贡献;提出 " 热激子 " 机理及杂化电荷转移态(HLCT)材料结构设计原理,对新一代廉价发光材料的发展具有原创性贡献;发明了难溶有机聚合物功能材料的薄膜加工方法,制备高发光、高导电有机聚合物薄膜,引领高分子材料新方向。

马於光曾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奖项。

南医大高天明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中国工程院 2021 年院士增选名单中,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高天明教授入选。

学校官网显示,高天明长期从事神经保护及抗抑郁的研究。先后主持了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及滚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 课题等基金课题,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 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 3 项。培养的博士中,获国家高端人才 3 人、国家 " 万人计划 "3 人、国家优青 1 人、广东省高端人才 3 人、全国优博论文奖 1 人、全军 / 广东省优博论文奖 5 人。

南方科技大学新增 3 位院士

此次增选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成为广东高校中增选人数最多的高校,共有 3 人入选。其中,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讲席教授夏克青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工学院院长、讲席教授徐政和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数学系杰出访问教授、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主任杰曼诺夫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夏克青,工学院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讲席教授,复杂流体及软物质研究中心(筹)主任,2018 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现任流体力学国际顶级期刊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JFM)副主编,同时担任国际期刊 Euro Phys J E 副主编,曾任 J Turbulence 编辑 5 年。夏克青讲席教授长期从事流体力学和流体湍流的研究,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性的成果,被美国物理学会评价为对热湍流的 " 实验研究与理解做出的巨大贡献 "。曾获 2009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5 年获香港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者奖,2010 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21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政和,工学院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2016 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徐政和教授是国际上从事物质分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知名学者,尤其在相关表面和界面化学领域造诣极深。研发了多种表面功能化的原创技术,特别是在磁性颗粒表面功能化并应用非常规石油资源开发、矿物分离及洁净煤燃烧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矿物资源加工与高效利用领域的世界著名科学家。首次提出了浮选水动力空化学说,为解决细粒浮选世界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徐政和教授 2008 年和 2015 年分别当选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2021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埃菲 · 杰曼诺夫(Efim Zelmanov),2018 年在南方科技大学筹建深圳市诺奖科研实验室——杰曼诺夫数学中心,2019 年 2 月起任数学系杰出访问教授、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主任。主要工作涉及非结合代数、群论等,其重要的贡献是解决了伯恩赛德猜想 ( Burnside conjecture ) , 这个 1902 年提出的猜想是有限群理论最古老并最有影响的问题。杰曼诺夫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菲尔兹奖获得者,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数学学会会员。2021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港中大(深圳)罗智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在中国工程院 2021 年当选外籍院士的名单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加拿大籍教授罗智泉入选。

据官网显示,罗智泉教授于 1984 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他获赴美攻读博士资格,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以及运筹学中心学习,并于 1989 年获得博士学位。1998 年成为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终身教授。2003 年至 2014 年,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以及 ADC 讲席教授。自 2014 年 5 月,罗智泉教授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主管学术和科研。

罗智泉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理论、算法设计以及其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他多次被邀请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曾荣获 2010 年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INFORMS)颁发的 Farkas 奖,以表彰他在最优化领域的杰出贡献。2014 年他当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2016 年,他入选广东省领军人才。2021 年 4 月,他被授予 2020 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最佳论文奖(银奖) 。

高级工程师饶宏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饶宏,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于 1983 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长期从事直流输电分析、设计和运行技术研究及应用工作。

据了解,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个 ±500kV 高压直流输电自主化依托工程成套设计,建立了我国高压直流输电自主化成套设计体系。主持完成了世界第一个 ±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科研攻关和成套设计,取得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直流输电技术从 " 跟随 " 到 " 引领 " 的跨越。主持交直流并联运行和直流多落点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提出的措施广泛应用,提高了电网应对风险的科学性。其主持世界第一个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促进了我国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和发展。

此外,他积极参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IEEE 电力和能源学会、国际大电网委员会等专业学术组织及活动,宣传我国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倡导求真务实的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了多个技术团队。

他是 2013 年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在 7 月 1 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进入第二轮评选的名单,饶宏是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1 位进入第二轮的成员之一。也是 2015 年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 月 12 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进入第二轮评选的名单,饶宏是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7 位进入第二轮的成员之一。在 2020 年 5 月,他被授予 "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 荣誉称号。

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陈慕媛 通讯员 华轩 黄瑶 庞翠琼 马明霞 (部分数据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标签

中国科学院 院士 中国工程院 南方科技大学 广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