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断加重,社会及学校给学生 " 减负 " 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今年以来,包河区教体局坚持党建引领,强化责任意识,从作业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后服务、加强督导等方面多点用力,力求 " 双减 " 政策在包河真落地见真效。
全面加强 " 双减 " 工作党的领导,以 " 党建强 " 引领 " 教育强 "
包河区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校外培训机构党建联盟,通过党组织向培训机构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实施了 " 红色校园 " 工程,聘请 19 名大学教授上思政课,工作经验被中宣部部刊刊载。持续开展 " 千名党员教师访万家 " 活动。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学习 " 双减 " 政策,成立 " 双减 " 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各项重点任务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局 " 双减 " 工作专班坚持半月调度,每月推进,将相关科室纳入调度范围,明确科室阶段任务,就任务完成情况在下次会议做汇报,构建各负其责、协调互动的工作机制。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相关平台、数据报送。坚持培训宣传,10 月 29 日对辖区 164 所持证机构(不含教学点)、街镇负责人开展 " 双减 " 培训、布置 " 营转非 " 工作。10 月 30 日对教体局全体人员、中小学党政负责同志开展 " 双减 " 培训,邀请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邵曙光、市教科院院长叶传平就政策提升和提升教育质量做专题报告,部署校级培训等工作。11 月 2 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员参加市级 " 双减 " 培训。编发《包河区双减工作简报》2 期,宣传典型案例,全面纵深推进 " 双减 " 工作。
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包河出台《包河区提升作业研究质量指导意见 ( 试行 ) 》,强化面向区域、学校和学科层面的作业研究指导。成立工作专班和学科工作组,了解指导各学科作业研究进展和具体举措 ,研发各学科 " 单元作业示例 "。将 " 双减 "、作业管理纳入教学视导。结合学科特点,及时组织召开面向中小学各学科的 " 线上线下 " 作业研究教研会议和作业研究专题活动,承办市级作业研究研讨会并推荐案例参加市级交流等,加强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热情方面的研究,召开作业管理座谈会,筹备区级现场会。将作业管理和作业设计研究纳入教师校本研修。在新学期教学教研工作会上专题指导学校落实 " 指导意见 ",组织面向全体教师、所有学科 " 五项管理 " 专题培训,确保人人知晓、人人落实。组织开展两项评选。编发 " 包河区教学教研工作简报 ( 作业管理专辑 ) "3 期,汇编 " 创新作业设计 " 优秀作品,向全区推广。开展基于大单元的 " 创新作业管理 " 和 " 创新作业设计 " 评选活动,探索建设区优秀作业资源库。宋村小学采取教导处统管、班主任协调、登记、公布的作业公示制;曙光小学加强作业管理,备课组每周统筹作业量,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每班设置作业公示栏,向全校公示每日作业,接受公开监督。华山路小学创新实施双休日作业 AB 卷,给学生更多选择;青年路小学加强对有效作业的教研力度,开展学科作业管理学术论坛。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从严治理
印发《关于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防范化解风险工作机制的通知》,做好源头管控,形成联动格局,及时防范化解风险,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多轮检查全区校外培训机构,区教体局班子成员包联持证机构,节假日常态化明察暗访。鼓励支持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存量机构剥离学科类培训多元化发展转型(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素质培训,面向成人开展职业教育)。多次发布工作提示和致家长一封信,防止家长陷入套路骗局。建立退出机制。教体、市场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让机构有序、安心转型或退出。防范少数培训机构通过举办者(股东)、法定代表人变更等方式逃避民事责任,必要时对其财务状况进行重新清算审计,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目前全区共停止办学 40 家(含完成注销手续 20 家)。
发挥学校阵地作用,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加快推进教育融入长三角,推进两区 8 所校园结对。大力推进教育集团和学区联盟发展,集团校、联盟校在校生数占公办学校学生总数 94%。积极回应群众对教育质量的关切,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推进 " 以生为本、科学育人、智慧教学 " 的 " 生本智慧课堂 ",关注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实行教研员 " 进校、驻点、包科、跟班 " 一线教研,加大青年教师培训力度,通过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效减少学生对校外培训的被动依赖。近三年全区获批市级名师工作室 23 个,立项市级以上课题 79 项,数量位居全市县区前列。
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在全省率先成立区、校两级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对学校、家长、机构多方调研,出台文件,统筹资金,创新政府主导、部门监管、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包河模式。调配多元师资。以区艺体教师服务中心为载体,以志愿者及校外专家为补充,调配全区艺体师资,建立 " 课后服务师资共同体 "。建立课后服务研发中心、课后服务课程库,丰富个性化课程,充分满足学生与家长的多元需求。目前已有涵盖德智体美劳 3199 门课程。家长通过手机 APP 进行选课、缴费、评价使得课后服务模式变得安全、便捷、人性化,便于统计、调度,为学校减轻负担。制定《包河区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实施细则》,家长、教师可以通过 APP 对课程进行评价,保证了课后服务的高品质有序开展。面向社会公开遴选 248 家优质校外培训机构供学校、家长选择,切实保障课后服务优质师资。实现全区中小学全覆盖,有需求家庭全覆盖。
截至目前,共 100528 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参与率 92.9%。合肥实验学校全面启动 "5+2+2" 课后服务模式(5 指周一至周五,2 指午餐和午休服务,2 指课后服务两小时), 学校全体老师参与管理,课后服务全覆盖,课程体系设置了体验类、传统艺术、创意艺术、科技创新、体育运动五大类,充分体现了关注学生多元需求,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真正做到 " 让学生的作业不出校门 "。
韩宝兵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王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