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1-18
深晚报道|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加强早筛、早诊、早治,让慢阻肺患者也能健康呼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若不规范治疗,可最终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2021 年 11 月 17 日是第 20 个世界慢阻肺日。慢阻肺的诱因有哪些?防治现状如何?如何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深晚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

据介绍,慢阻肺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烟草(包含一、二手烟)、柴草和煤炭燃烧、空气污染、感染(病毒、细菌等感染)、家属遗传因素等。这其中,烟草是完全可防可控的致病因素,陈荣昌呼吁全民提高健康意识,不吸烟,尽早戒烟。同时,他强调:慢阻肺患者应该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听从医嘱,不擅自停药,重视预防,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平安度过急性加重的高峰期。

慢阻肺是 " 沉默 " 的杀手,中国患病人数超 1 亿

陈荣昌告诉深晚记者,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我国慢阻肺总患病人数约 1 亿人,6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 27%。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2017 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每年死亡近 100 万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也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目前已成为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给社会和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陈荣昌提醒,每年慢阻肺的急性加重有两个高峰:10 月至 11 月是小高峰,1 月至 3 月是大高峰。慢阻肺的发病情况跟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规律和空气中颗粒成分的浓度变化息息相关,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胸闷等症状加剧。也会导致心血管并等相关合并症的恶化。

近年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发生频繁,且频率节奏逐渐加快。据统计,中国慢阻肺患者过去 1 年平均发生 2 至 3 次急性加重。频繁发生急性加重会导致患者的肺功能显著下降,死亡风险大幅增加。" 一旦出现急性加重,容易增加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风险,加速疾病进展,造成肺功能的不可逆损伤。" 陈荣昌表示," 病情严重的慢阻肺患者,平日在家只能缓慢行走,生活质量较差。发生急性加重后,甚至会导致死亡。"

加强早筛、早诊、早治,坚持全程规范治疗

研究显示,每次中度急性加重后患者的肺功能都难以完全恢复,甚至部分患者的肺功能在急性加重 8 周后仍然处于受损状态。除此之外,慢阻肺急性加重导致的住院已成为慢阻肺患者主要的医疗支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 预防急性加重是慢阻肺长期规范管理的核心问题。" 陈荣昌再三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坐等急性加重‘来’了以后再‘治’,需要将关口前移,做好稳定期的规范化治理。"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2021 年修订版)》指出,对于有急性加重风险的慢阻肺患者而言,应该尽早使用三联药物可以帮助其提高肺功能。与双支扩剂相比,三联药物不仅能在 5 分钟内快速起效,降低中重度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还可以持续改善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阻肺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是急性加重高风险病人的长期维持治疗的重要选择。

坚持长期规范化的治疗,听从医嘱,定期随访,意义重大。陈荣昌提及临床上碰到很多病人自以为病 " 治 " 好后,擅自停药,结果导致急性加重找上门,患者一直反复住院,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疾病进展。

" 加强早筛、早诊、早治对急性加重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未来急需着力提升我国慢阻肺患者对于急性加重的认知及自我管理水平,树立早诊早治意识。" 陈荣昌表示," 每年坚持接种流感疫苗,每五年接种一次肺炎疫苗,注意个人防护,从而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发生频率。同时,也应进一步加强临床医生门诊急性加重史询问意识,让具有急性加重高风险和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能尽早使用获益更大的三联治疗方案,促进我国慢阻肺急性加重管理的规范化,加强慢阻肺疾病防控,助力实现‘健康中国 2030 ’战略目标。"

深圳晚报记者 李娴 通讯员 梅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