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激励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11 月 17 日,以 " 文化名人大营救 " 为主题的艺术党课《风雨归舟》在龙华文化艺术中心影剧院连演两场。这是自今年 7 月首演以来,《风雨归舟》的第二次亮相。
《风雨归舟》由龙华区委组织部、龙华区委宣传部、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龙华区文化体育发展中心承办,是龙华区深挖本土红色资源、传承奋斗精神的产物,同时也属于龙华区 " 奋斗之城 " 十大项目中打造 " 奋斗党课 " 的重要内容。《风雨归舟》再现了 " 中国名人大营救 " 历史事件,生动诠释了龙华 " 五大奋斗精神 " 之一的勠力同心的 " 大营救 " 精神,自首演后便受到了市、区领导的肯定,在群众之间也广受好评。
据介绍,《风雨归舟》演绎了抗战时期发生在龙华的 "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 " 历史事件,由《寂静的风声》《风雨来袭》《文化营救》《革命浪漫曲》等四个篇章组成。为组织好本次演出,创作团队精益求精,在首演结束后便立即召开改编会议深度打磨剧本,在原故事主线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典型人物角色,进一步突出了革命战士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人物性格,歌颂了军民齐心的可贵精神。
演出当天,由龙华区党员代表、基层文艺骨干联合深圳歌剧舞剧院演员组成的表演团队,借助音乐、舞蹈和诗歌,辅以富含层次与感染力的舞美场景、多媒体特效,为观众再现了 " 大营救 " 的时代背景和全过程,让观众身临其境,引得现场掌声不断。
演出结束后,深圳市委党校中青班学员代表表示:" 演出巧妙地用‘渔灯’作为暗线串联整个剧情,开场的渔灯象征着革命火种,第二次出现象征着指引胜利的航向,第三次出现象征着中国革命光明的未来,点睛之笔是在全剧落幕时,老渔夫把渔灯交到孩子们手上,象征着革命信念接续传递,革命火种永不熄灭。此外,演出从服装、化妆到舞美道具都无比用心,让我从序幕开始就代入其中。"
龙华区党员代表说道:"《风雨归舟》是一场把红色故事搬上舞台的沉浸式艺术党课,以舞蹈、演唱、朗诵等多种表演形式,搭配着宏伟磅礴的交响配乐,把‘文化名人大营救’的故事深深地刻在了我们脑海里。我坚信,看过演出的人都会更加牢记历史,更加自觉地传承伟大的‘大营救’精神。"
龙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剧本创作到角色定位,再到舞美设计、道具制作,《风雨归舟》的每一个创作环节都凝结了本土创作者们对传承龙华红色文脉的担当和责任,每一个细节都饱含了本土创作者们讲好龙华红色故事的决心。龙华创作者们希望通过这门艺术党课,可以让更多的人回望历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发扬不屈意志、坚定信念的团结协作精神。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曾虹 通讯员 萧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