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 20 多天来,有这么一群人,全身裹着防护服、背起 60 斤消毒水、手持长筒喷雾枪 …… 行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提供环境消杀公益服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兰州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立即集结,以专业优势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甘肃厚天应急救援队就是其中一支。
10 月 19 日,天微微亮,在张掖路步行街临时指挥部前,厚天救援参战队员已完成集结。他们在这座城市最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从此刻开始,拉开对商业街、核酸采样点位、街道办公区域、学校和小区楼院等重点区域、公共场所环境消杀志愿服务。
" 每次接到紧急任务后,我们都会组建突击队,队员多以中心精英、骨干志愿者等为主,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对相关区域全方位消杀,通常一天转场好几个地方,遇上消杀任务繁重的节点,常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天亮。有时为赶时间,消杀组开始工作后不会休息,吃饭就在途中随便扒拉几口。"2018 年加入甘肃厚天应急救援中心、现任该中心副理事的孟治国这样说。
10 月 18 日晚间,接到协助张掖路街道防疫消杀任务后,孟治国担任厚天救援疫情防控总指挥,并将临时指挥部设在了张掖路步行街。" 这里是兰州的繁华区域,不仅商户多且人流量大,做好疫情防控非常关键。" 为更好地配合街道疫情防控,让市民们尽快进行核酸检测,抚慰这座 " 生病 " 的城市,在 " 红色 " 的临时指挥部,总能见到孟治国协调、布置任务而忙碌的身影。
" 截至目前,已对步行街街面设施、上百户门店商铺、志愿者服务岗亭、办公区等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消杀四次,面积 12 万平方米,将防控措施落到了实处,有效降低病毒感染风险。" 甘肃厚天救援三分队队长张继铭介绍,在消杀商业步行街的同时,还对张掖路街道办公区域、核酸检测采样点和学校等进行消杀,其中核酸采样点每三小时消杀一次,先后出动百余人次。
张掖路街道办主任丁生民介绍,厚天救援队在义务消杀街道办、商业街和采样点等区域的同时,派出队员维护三个采样点秩序,帮助街道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在街道七轮次全员核酸检测中,孟理事长只要忙完手中的活儿,都会就近在城隍庙采样点帮忙,他的女儿孟娅轩在父亲影响下,也加入到疫情防控的队伍当中。" 丁生民说,看到他们父女俩的热心,真的令人感动。
10 月 26 日,是孟治国 46 岁生日,孟娅轩看到自己父亲疲惫的身影,在忙碌之余回家煮了一碗长寿面。但因工作原因,这碗面孟治国没能趁热吃到。直到夜幕降临,忙了一天的孟治国回到帐篷,看到了令他最为感动的一幕:执行完任务的队员围坐四周,齐声唱起了生日歌。因买不到蛋糕,大家用大饼替代蛋糕,用真情送上祝福。而这一幕,让这位西北汉子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秋末冬初,天寒露重。看着排得满满当当的日程明细,厚天救援队员顶着凛冽的寒风,辗转奔波于这座城市各个角落:街道社区、机关单位、学校商场、小区楼院 …… 消杀队员全副武装,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背起 60 斤的弥雾机,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对各类场所进行消杀。小场所消杀约半个小时,大场所则需四五个小时,防护服内汗流浃背,呼出的雾气都把口罩湿透了。
" 一圈消杀下来,抬手一看,步数轻松上万。" 今年 50 岁的厚天队员马延德笑着说,一线医护人员在前方竭尽全力救人,我们在后方必须守护好他们的安全,防疫消杀确保预防在先且不漏死角,尽力减少疫情通过环境传播的风险。截止 11 月 15 日,他一人已消杀七里河林业局家属院、西园街道多个管控区等 10 万平方米,协助核酸检测 5 万人次,极大缓解了街道社区防疫压力。
在七里河区全员核酸检测期间,老马拿着大喇叭提醒小区居民,大家给他起了一个亲切的称呼—— " 大喇叭哥 "。 遇见腿脚不便的老人,他会直接背老人下楼。每天晚上 22 点甚至次日凌晨,马延德才拖着疲惫回到家中。对此马延德的女儿说:" 我爸爸除了睡觉在家,其他时间基本都不在,一直在小区里奔波着,晚上回家看着手机就睡着了,这些天他的头发都白了很多。"
疫情防控没有 " 补考 ",必须一次达到 " 优良 "。孟治国介绍,厚天救援要求队员做好防护,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消杀。自疫情发生至 11 月 15 日,厚天救援队已消杀 359 家单位、119 个小区和学校等公共区域,面积达 1215 万平方米。前后共出动 1956 人次,总服务时长 1.25 万小时,消耗防护服 1730 套、医用口罩 5900 个、胶手套 1700 双,汽油 3920 升,消毒原液 6500 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晟途 文 / 图
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