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上世纪 50 年代,在湖南省长沙市共同成长学习,后来又都远离故乡的三位艺术家,聚首在深圳罗湖美术馆。11 月 17 日,由深圳市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罗湖美术馆、深圳市罗湖区书画艺术家协会承办的 " 同频——三个人与一个时代作品展 " 在罗湖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杨劲松、张小纲、魏大巩的当代艺术作品近 60 余幅。展览将展至 11 月 30 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杨劲松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副主任;张小纲任教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魏大巩是旅美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彦作为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他谈到," 抽象始终是一个与艺术本体密切相关的迷梦,徘徊在三个湘人的内心,并在游学的各个关键节点,各自获得各自独特而坚硬的形状。抽象更是一面旗帜,张扬着纯粹艺术的理想,随着人迹而在四处结果。"
虽同为抽象艺术,但杨劲松、张小纲、魏大巩三人作品也因个体情感 的差异,有明显的区别。魏大巩一直关注节奏的视觉化效果,在寻找效果的形式过程中,平面与颜料、进而颜料与运笔的关系,让痕迹成为律动的隐喻,从而在画面上实现一个完全独立的世界,用以对应于深远的情思与盼望。
张小纲对水性材料与效果着迷,是基于生活之地而形成的远古灵感。中国传统中那种弥漫着无限空间意味的视觉世界,用一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偶然性,寻觅一处属于彼岸的‘桃花源’,从而使内心热度化为眼前的潇洒。杨劲松始终把材料的内在可能性作为表达对世界认知的媒介。
罗湖美术馆馆长于延丰谈到:" 近年来,罗湖美术馆致力于展示与传播中国当代先锋艺术。深圳包容开放的移民文化气质、简约纯粹的现代城市风格与抽象艺术默契十足。本次展览也是罗湖美术馆通过艺术家个案与群体研究对抽象艺术主题的深化和扩展。更重要的是,多维度展示罗湖文化软实力,为高质量建设 " 湾区枢纽 • 万象罗湖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贡献艺术力量。"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