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1-21
深晚报道丨人居环境“短板”怎么补?深汕合作区整治攻坚探索新机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向脏乱差开战 向干净整洁看齐 " ——当前,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 " 深汕合作区 ")正在打响一场为期一个半月的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

对深汕合作区而言,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既是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同时也是在总结近年建设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直面问题的一次奋起直追,目的是推动管理跟上建设的步伐,形成建设和管理齐头并进的工作局面。

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差、" 缺课 " 多,人居环境这块短板要补齐,不仅是一场时间紧、任务重的硬仗,还是一场需要讲究战法的巧战。为此,深汕合作区在攻坚行动中亮出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区、镇、村三级联动配合,共同发力 " 美丽家园 "" 美丽田园 " 等 " 五美 " 专项行动,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并探索建立长效管控机制,为新城建设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打造更坚实的基础环境。

新战役、新思路:全域推进,目标务实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是深汕合作区落实省、市人居环境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深入开展 " 三大攻坚行动 "、建设 " 田园都市 " 的应有之义。结合此前区党工委书记王延奎率队赴浙江、四川等地学习考察乡村振兴工作经验的收获,在区农业农村海洋渔业局和四镇全面摸排情况、查实问题的基础上,深汕合作区出台了具体的攻坚行动方案。

根据方案,此次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要求在 12 月 10 日前完成全域的村庄、田园、水体、道路沿线和在建工地的全面整治,同时结合深汕特色,加强对在建工地施工围挡、工棚、扬尘污染的管控。

攻坚行动的重心并不在树典型、抓示范,从一开始就要求全域推进,全区每个村都是主战场。而且,目标和标准定得十分务实和贴合实际,执行起来也很容易操作和实现,比如,村庄可以陈旧,但不可以脏乱差;不涉及工程建设," 三线 "(电力、电视、通信线)不必下地,只要线路拉直就行;空地不必都种花种树种草,没有垃圾就可以 ……

为确保干好、干出实效,深汕合作区不回避、不遮掩,详细摸排收集 " 问题 " 地点的数量,并按照 " 数字化、表格化、项目化、清单化 " 要求,对照攻坚任务清单,分别建立了四镇清单台账,按时间节点分解任务,明确包点责任人、配合人员和整改期限,确保各项任务按时有序整治。

新机制、新联动:镇村 " 吹哨 ",部门 " 报到 "

此次攻坚行动建立了一种特色鲜明的新机制——不再是区、镇、村逐级向下传导压力、派发任务,而是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理念,发挥镇村主动性,实行 " 镇村吹哨、部门报到 "。具体而言就是:由镇统筹,成立镇级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调度区各主管部门、区相关企业、各村(社区),统筹经费使用;村(社区)为主战场和第一现场,组织实施,动员群众,做到责任下沉、人财物保障资源下沉;各行业主管部门按需配足人员,投入各镇攻坚行动工作专班,服从镇统一调度,确保本部门职能范围内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例如,在鹅埠镇工作专班的微信群里,镇村干部不时 " 呼叫 " 对应职能部门专班人员:" 红罗村的杂草树枝请协调运送 "" 南坑尾公厕现在 18:00 内厕依然没通电,请职能部门跟进处理!" 简洁的文字描述搭配图片,直观又高效,专班人员按要求则必须迅速响应。

目前,这种充分依靠基层、服务基层、干在基层的工作机制已初步建立。四镇领导小组均已组建并组织实施整治工作;各职能部门工作专班共计 42 人专职驻村工作。同时,此次行动还搭配建立了专项督查、一周开展一次交叉检查考评、一周召开一次专项调度会议的工作制度,形成了 " 比学赶帮超 " 的工作氛围。

记者日前在鹅埠镇上北村、蛟湖村、西湖村等处了解攻坚行动进展时,切实感受到了这种工作新机制的优势:一是形成基层工作的制度保障。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后,赋予镇村联合行动召集权,一旦乡镇 " 吹哨 ",发出召集信号,各相关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限内 " 报到 ",履职尽责,既提升了基层人员的积极性,又保障了基层工作的力量和资源。 二是实现权责匹配。现在的监督考核机制在赋予各镇 " 吹哨权 " 的同时也赋予 " 评价权 ",让整治行动的主体责任方也拥有了相应的权力。同时将镇村绑定考核,更突出问题导向,有利于借力聚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有利于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管养机制。攻坚行动说到底是要改善深汕人自己的生活环境,镇村干部也是切切实实的受益者。当他们的责任意识切切实实增强,心态从 " 要我整治 " 转变为 " 为我整治 "" 我要整治 " 后,也可以感同身受地影响村民,增强认同感、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

新目标、新方位:既治环境 " 脏乱差 ",更疏管理 " 难堵点 "

此次攻坚行动,不仅是治理环境上的 " 脏乱差 ",更是在疏通管理中的 " 难堵点 ",是一次针对短板弱项的 " 补课 " 行动。连日来,区领导集体挂帅、包干包片,密集入村调研、检查,协调解决难点事项,及时调整攻坚举措,工作专班肯干、巧干,共同推进乡村建设 " 一天一个样,干净整洁大变样 "。

11 月 6 日,深汕合作区提出,在每个镇选取一两个村集中攻坚,作为整治的标准和尺度,以此带动全镇的整治行动。选择的 " 攻坚点 ",如鹅埠镇上北村委南坑尾村、鲘门镇红泉村委排角村,并不是此前的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反而是基础条件排在中游的村。这些村发现的问题往往是各村的共性问题,因此,解决一个村的问题,也就能带动形成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垃圾该由谁清运、该怎么处理,就是此前让各村颇为头疼的一个问题。经协调,日前召开的书记办公会明确了分工,由深汕景城环境科技公司负责杂草、枯枝落叶和生活垃圾,深汕土地管理公司负责建筑垃圾。记者了解到,深汕景城环境科技公司自 11 月 14 日起,将鹅埠镇各村清理出来的杂草、枯枝落叶等集中收运至位于赤石镇的苗圃基地,粉碎处理后自然腐化,用作肥料。

" 三线 " 整治也是全区的共性问题。为啃下南坑尾村 " 三线 " 整治难题,鹅埠镇、区科创经服局积极协调各方,明确牵头单位和整治方案。

人居环境整治,形势逼人、任务催人。深汕合作区将继续凝心聚力,加快宣传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力以赴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持久战,让深汕合作区自然环境更美,人居环境更好,发展环境更优。

记者现场直击:

南坑尾村攻坚进行时

近日,记者在鹅埠镇人居环境整治攻坚点——上北村委南坑尾村采访时看到,现场几十名工人在各处忙碌,拖拉机往来运送绿化土,挖掘机清理建筑垃圾,堆积起来留待集中运出。路边的杂草被拔除后,陆续种上了花、树、竹子,并安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生政策等宣传栏,部分空地已开始铺设草皮。一些鸡窝周边,用整洁的竹制篱笆取代了以前杂乱且形状各异的铁丝网、铁架子、木板子。水塘边的杂草也被拔除干净了。遍布青苔、污垢的塑料供水管被更换,调整布设方案后重新埋入地下。村里一些支路变成水泥路。

据鹅埠镇农业办主任朱海林透露,仅 11 月 7 日至 11 日,就有 98 车绿化土被运送至南坑尾村。而在 10 月 29 日至 11 月 11 日,攻坚行动的前两周,整个上北村就清理了杂草、建筑垃圾、淤泥等各类垃圾 168 处,合计 4550 吨。

驻扎在此的上北村委委员朱竟秋告诉记者,整村整治方案由聘请的第三方结合全区整治方案制定,并结合新要求和实际情况调整。

虽然南坑尾村整治工作的重点仍是在补 " 三清三拆三整治 " 的 " 作业 ",但记者在火热的整治工作氛围中,感受到了这个村要 " 一天一个样,干净整洁大变样 " 的决心。上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石华每天都是晚上七点多、天黑透了才 " 收工 " 回家吃饭。全体 " 两委 " 干部、村民小组长、小组代表都投入到了这场攻坚战中,并设法发动村民积极配合、参与。

远处有一片水位退去的水塘,浅水处栖息着一大片白鹤,倏然群鹤起飞,洁白美丽,颇为壮观。相信全面整治后的南坑尾村一定会更加美丽宜人,也希望广大深汕人一起参与,共建共享干净整洁的美丽宜居家园,推动攻坚行动取得更大的效果和更长远的收益,共同拥抱 " 金山银山 "、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深圳晚报记者 高向荣 通讯员 程泉

相关标签

统筹 脏乱差 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