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11-22
广州智慧城建“十四五”规划正征求意见,​今年完成玻璃幕墙等高空坠落风险评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广州市住建局在官网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广州市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智慧城建 " 十四五 " 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 规划 ")意见的公告。作为试点城市,广州 2025 年将初步形成 " 陆、海、空、天 " 新型智慧城市公共数字底座。届时,电表、水表、燃气表将实现集抄,停车难等问题也将有效缓解。

背景:

广州被列为试点城市,2025 年初步形成 " 陆、海、空、天 " 新型智慧城市公共数字底座

2018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 BIM 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构想,北京城市副中心、广州、南京、厦门、雄安新区被列为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进行工程项目审查审批和 CIM 平台建设的试点城市。

所谓 CIM,是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综合体。目前,广州市已顺利完成 CIM 基础平台试点工作,在国内率先建成了 CIM 基础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

规划指出,2021 年,完成广州市 CIM 基础平台与其他市级智慧城市平台的对接赋能;2024 年前全市各区、开发区全部接入 CIM 平台,分别实现不少于 2 个以上的 CIM 应用。2025 年,初步形成 " 陆、海、空、天 " 新型智慧城市公共数字底座,为建成 " 一网统管、全城统管 " 的 " 穗智管 " 城市运行管理中枢提供 CIM 支撑。据悉,今年,广州要完成 " 广州新中轴线—琶洲核心区 "50 平方公里建设全过程数据共享,实现 CIM 整体功能全方面应用。

那么,这个所谓基于 CIM 的智慧城建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记者了解到,规划在水务、交通、桥梁建筑、公共设施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设想。

水务:分析强降雨下城市发生内涝的可能性,开展城市内涝预警

在管理水务方面,规划提出,建设基于 CIM 的智慧水务管理分平台,构建覆盖全市主要水务设施的智能化水务管理体系。建设城市智能排水信息系统,统筹城市排水、排涝管理。利用 CIM 技术,基于城市排水管网设施分布,结合降雨量、河道水库湖泊水位实时监测数据情况,分析强降雨下城市发生内涝的可能性及积水范围,开展城市内涝预警,动态模拟城市洪灾、水涝问题,实现城市排水设施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预警、状态模拟,并为城市排水管理决策提供支撑。2025 年完成站闸自动化建设,搭建一体化调度平台,提升中心城区的排水运营调度效率,实现智慧排涝预警,为城市安全运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公共服务:电表、水表、燃气表集抄

规划提出,推动智慧电力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建立燃气综合智能管理体系等。推进四网(互联网 + 广电网 + 电信网 + 电网)融合、三表(电表、水表、燃气表)集抄新业务,至 2025 年覆盖至 1000 个小区,完成广州 80% 智慧电房、100% 智慧营业厅改造升级,开展配网电缆管廊的 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项目建设。

在燃气方面,2021 年设计完成第二代带安全监控功能的智能燃气表,建设包括终端智能燃气表、NB-IoT 专用安全网络、数据采集及分析平台在内的燃气表计量管理系统。到 2025 年,物联网智能燃气表覆盖率 75% 以上,80% 以上天然气场站实现智能化管理、100% 营业厅完成数字化升级改造。

此外,全面加快智慧灯杆在全市主要干道、重要场所的试点推广。到 2025 年在市中心区建设完成智慧灯杆约 4.2 万根。

交通:精准把控全市停车资源分布,有效解决城市停车难

规划提出,提高市民查询和使用停车资源的便捷性,实现用户、车辆的动态全局最佳匹配,方便公众出行。精准把控全市停车资源分布,车位利用情况,为城市交通停车诱导提供支撑,有效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

此外,合理规划推进道路侧、社区及停车场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打造 " 如约充电 " 等网络平台,不断开放共享充电资源。到 2022 年,建成全国智慧充电设施的标杆城市。选取重点区域道路,完善路侧单元智能设施建设,为智能驾驶落地应用提供智能化基础设施及数字化管理平台支撑。到 2025 年,建成 400 公里车路协同的 " 智路 "。

逐步推广建设公共交通车辆无人驾驶应用场景。建设覆盖广州市的新一代智能公共交通信息系统,实现 5G 车路协同,车辆自动调度自动排班以及大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根据试点和配套法规政策实施情况,积极、稳妥、有序加大在公交、出租等领域无人驾驶应用规模。

桥梁建筑:今年完成玻璃幕墙、外墙饰面和窗体的高空坠落风险评价

对城市房屋建筑、桥梁、隧道、地下管线管廊等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检测监测,保障城市安全可靠运行。结合城市房屋建筑、桥梁、隧道等专项安全普查工作,重点对建筑结构、幕墙、外立面,以及桥梁、隧道、地下空间基础设施的结构、形变、病害等问题进行检测监测。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工程,对城市运行安全健康状态进行智能化评估监测。

规划提出,2021 年开展完成城市重要桥梁、隧道技术状况运行评估,房屋建筑安全状况普查,玻璃幕墙、外墙饰面和窗体的高空坠落风险评价,完善安全检测标准和评价标准。2025 年建立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屋安全保障水平。

反馈方式

规划以 2021 年为基期,规划期限为 2021 年至 2025 年。12 月 18 日前,市民可反馈意见。意见提交方式:

(一)电子邮件:发送至电子邮箱 duanhualiang@gz.gov.cn

(二)书面信函:邮寄至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监测与研究中心,地址及邮政编码:广州市越秀区寺右新马路北一街三巷 5 号,510600。

请您在提交意见时留下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请加盖单位公章)。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相关标签

广州 智慧城市 建设部 雄安新区 统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