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庆幸我读了低碳专业,未来可期。" 湖北经济学院 2019 级学生高鸿辉早在大一时,就加入了导师负责的 " 武汉市‘十四五’天然气能源规划 " 项目,目前已经参与完成了 5 项研究。
研究碳经济,探索碳市场,培养低碳人才,湖北经济学院一直在行动。" 我们要培养的低碳专门人才,需具有扎实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低碳经济与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资源环境与低碳领域专业技能,熟悉资源环境与碳市场相关政策,具备进行资源环境与低碳经济系统分析、评价和管理能力。" 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王珂英说。
2012 年,湖北经济学院牵头联合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组建了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全方位、立体式支撑湖北省碳市场建设;2015 年,学校开设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填补了湖北省这一领域的空白;2016 年,学校组建经济与环境资源学院,在本科阶段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及低碳经济学科方向人才培养;2018 年,低碳经济学院成立," 中心 + 学院 " 的办学模式正式运行。
" 如果湖北能够成功,全国碳市场就会得到一个有效的发展样本。" 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教授、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孙永平表示,湖北产业结构偏重,控排 " 刚需 " 大,在全国非常具有代表性。作为湖北省内唯一专门从事碳排放权交易的省级研究机构,协同创新中心形成全国两会提案一项、湖北省两会提案 2 项、武汉市两会提案 2 项和决策咨询报告 6 项,23 项技术被采用。此外,中心服务社会重大需求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始终以学科发展为基础,又极大推动了学科发展。" 我们着力构建学术共同体,打造学科共享的学术平台、对话平台、发展平台。" 孙永平说。
现在,低碳经济学院人才培养效果初显,获得中国 " 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 " 挑战杯 " 竞赛和 " 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 " 等国家级奖项 13 项、省部级奖项 13 项;为协同单位输送毕业生 10 余名,40 多人赴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等高水平学校深造。
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向全世界展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和大国担当。这需要全社会经济体系、能源体系、技术体系等方面的巨大变革,更需要每个中国人积极参与。" 道阻路且长,面对全球重大课题,我们要作出自己的贡献。" 孙永平说。
作者:程墨 通讯员 曹小飞 晁悦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 / 陈亚 编审 / 崔林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