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1-23
深晚报道 | 太精美!元平特校学子的传统工艺实力“圈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教育部公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深圳 10 所学校榜上有名。景泰蓝、内画鼻烟壶、竹编这些曾被选送参加了 " 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 40 周年展览 ",并在深圳现代艺术馆展出、被深圳博物馆收藏的传统工艺作品,正是出自榜上有名的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之手。这一件件精美的工艺作品带给了大家许多惊喜,其实力 " 圈粉 " 不少家长、行业专家和教育同行。

▲学生聚精会神地进行传统工艺创作

▲学生创作的内画鼻烟壶工艺作品

景泰蓝工艺课堂上,老师辅导着听障学生进行点蓝环节的学习、带着自闭症学生进行景泰蓝绘制;在内画鼻烟壶课堂,老师一一为听障学生示范;精美的竹编、刺绣作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 闪闪发光 "...... 这一幕幕形式多样的教学画面,让传统文化在元平特校的课堂上 " 活 " 了起来。

自 2001 年起,元平特校便将中国传统工艺 " 刺绣、中国画、刻瓷 " 作为了学生课外兴趣小组的教学内容;2012 年学校开展美术名师工作室和美术特色学科建设;2016 年起至今,经过不断的摸索和调整,学校确立开设了景泰蓝、内画、竹编和刺绣四门传统工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根据非遗传统工艺课程的难易度和学生年龄分层,以及残疾学生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参与学习的学生进行分项教学,最大限度发挥特殊学生潜质。

▲学生创作的竹编工艺作品

在 " 护苗使者 " 们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的作品从校园走入展览馆。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听障的学生邓皓元,从初中起学习景泰蓝工艺制作,至今已有五年时间。从最初简单图案的碟子,到造型多变、色彩绚丽的牡丹花瓶,如今,他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景泰蓝工艺流程中的图案设计、掐丝、点蓝等工艺。

▲学生创作的景泰蓝工艺作品

这名 " 小小艺术家 " 不仅学会了景泰蓝工艺制作的技能,还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20 年 5 月,邓皓元的作品《景泰蓝圆瓶》入选由深圳市美术家协会、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 "2020 年深圳市中小学生创意作品展 ",其作品还多次在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画院的少儿美术展览中展出,从非遗传统工艺的课堂走向更大的舞台。

深圳晚报记者 刘夏蓝

相关标签

深圳 美术 教学 美的 教育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