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国家重大项目狮子洋过江通道需对施工区域内红树林进行移植和采伐,生态修复方案正在公示中。《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关于狮子洋通道工程项目红树林移植采伐事项的公示》(以下简称 " 公示 ")在官网发布。修复方案将确保广州市现有红树林面积不减少,生物多样性不降低,市民可尽快提出意见。
狮子洋过江通道年底开工
狮子洋过江通道位于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带,路线总体呈东西走向,项目起点在南沙新区大岗镇新围村与广中江高速顺接,经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南侧 , 然后偏向东北方向,在大岗镇南侧上跨肇南城际铁路(规划)、蕉门水道,继续往东,上跨南沙港快速路、18/22 号城轨线,跨广澳高速,沿鸡谷山路高架往东北方向,跨过地铁 4 号线和市南大道之后,与规划东部高速交叉,路线折向东南,过小虎岛和沙仔岛,以桥梁穿越狮子洋,在规划的东莞港区 4# 泊位(已调整预留)登陆,再折向南,经恒大御景半岛东侧后,上跨广深沿江高速,沿轮渡路向东,终于广深高速新联互通。沿线经过南沙新区大岗镇、东涌镇、黄阁镇,东莞市沙田镇、虎门镇。路线全长 35.089km。
项目计划 2021 年底正式开工建设,全部工程 2026 年 12 月建成,历时 66 个月。
需对施工区域内红树林进行移植和采伐
狮子洋通道工程项目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项目,是国家重大项目和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广州段位于南沙区大岗、东涌和黄阁镇,因线路选址及施工方式,需对施工区域内红树林进行移植和采伐。
项目施工区涉及移植、采伐红树林为 2319 平方米,其中,需采伐外来红树植物 2307 平方米,移植乡土红树 12 平方米。项目施工完成后将以乡土红树植物为主进行生态修复,确保广州市现有红树林面积不减少,生物多样性不降低。
涉及 3 处红树群落
据悉,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的潮滩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碳、净化海水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生态功能。根据现场无人机拍摄结合植物调查统计,建设项目将以桥梁方式穿越蕉门水道、小虎沥和沙仔沥水道岸边共计 3 处的红树群落,工程施工过程可能对穿越区域的红树群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桥墩修建位置将永久占用一部分红树群落;施工过程中因搭建施工平台、栈桥以及建造围堰等将临时占用一部分红树群落,而且施工期间因为大型机械作业、物料运输、人工踩踏等活动也会对临时占用区域的红树群落造成直接损害。因此,有必要对工程影响范围的红树林开展现状调查,针对不同损害类型开展相应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显示,项目涉及 3 处红树植物分布区域的地类属于水利用地,权属为国有。
永久占用的红树林总面积 170m2
具体而言,在广州市受工程修建桥墩永久占用的红树林总面积 170m2,包括 6 棵无瓣海桑(乔木)。其中蕉门水道桥墩施工永久占用 102m2,2 棵无瓣海桑;小虎沥水道桥墩施工永久占用 68m2,4 棵无瓣海桑。
对此,修复方案指出,必须在工程施工前及时对占用区域的红树植物进行采伐、移植或异地补种。
广州市受项目修建桥墩永久占用影响的红树植物是外来树种无瓣海桑。无瓣海桑是外来速生树种(3-4 年即可成林),工程穿越区域的无瓣海桑树高达 6-9 米,胸径最大达 26cm,移栽难度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高大树木的移栽成活率较低。根据《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 年)》和《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规定,在红树林修复中优先使用乡土红树林树种,因此建议采伐受工程桥墩永久占用区域的外来树种无瓣海桑,在适宜地块补种其它乡土红树植物。
临时占用的红树植物总面积 2149m2
施工便道临时占用的红树植物数量蕉门水道东岸和小虎沥东岸红树林区域不可避免需建设桥墩,经统计,因搭建施工平台、栈桥、围堰等施工便道临时占用的红树植物总面积 2149m2,包括 75 棵无瓣海桑(乔木),3 丛桐花树(灌木),65 丛老鼠簕(90% 被三叶鱼藤覆盖)。
对此,修复方案指出,施工便道临时占用区域修复措施对于受工程施工便道临时占用(搭建施工平台或建设围堰)的红树林的区域,在施工过程中重型机械运作、物料搬运、人为踩踏等将对该区域红树林造成直接损害,而且桥梁建成以后将对桥梁下方红树群落采光产生一定影响。此外,项目工期较长(5 年),因红树林受损而产生的生态效益损失需要及时开展补救措施。因此,不建议在工期结束后在施工便道临时占用区域开展红树林的原位修复,而是应该在工程施工之前及时对占用区域的红树植物进行采伐、移植或异地补种;因红树群落受损而产生的生态效益损失需要及时开展补救措施。
广州市受项目施工便道临时占用影响的主要是外来树种无瓣海桑和灌木植物老鼠簕,另外有桐花树 3 丛。对于无瓣海桑群落,是外来速生树种(3-4 年即可成林),穿越区域的无瓣海桑树高达 6-9 米,胸径最大达 26cm,移栽难度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高大树木的移栽成活率较低。根据《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 年)》和《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规定,在红树林修复中优先使用乡土红树林树种,因此建议采伐工程占用区域的外来树种无瓣海桑,在适宜地块补种其它乡土红树植物。
另外,老鼠簕是灌木红树植物,适生范围广,容易繁殖扩散,属本区域红树林群落优势种;老鼠簕根系发达且茎干易倒伏,不利于群落内底栖动物和鸟类栖息觅食,在红树林造林和生态修复中很少使用老鼠簕。因此,也建议直接割除受工程占用区域的老鼠簕,在适宜地块补种其它乡土红树植物。桐花树是乡土灌木红树植物,且移栽成功率较高。建议将工程占用区域的桐花树移植到附近适宜地块。
138.69 万元进行修复
时间安排方面,修复方案指出,在涉及蕉门水道、小虎沥红树群落区域的工程点开工前安排工程所涉及的红树植被采伐、移栽和补种工作的实施。预计狮子洋通道项目的先行工程在 2021 年年底开工,涉及的红树林区域的施工时间以实际开工时间为准。
完成受施工便道临时占用区域红树植物的采伐工作:1-7 天
完成补种地块的整地工作:1-10 天
完成红树苗木的移栽和补种工作:1-10 天
持续开展补种红树林的后期管护:设置红树林移栽、补种后 5 年管护期。
经初步估算,落实方案中红树采伐、移植、补种和后期管护等措施所需费用约为 138.69 万元。
专家组:应支持狮子洋过江通道,已修改完善修复方案
公示指出,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于 2021 年 11 月受理该事项并召开了专家论证会,专家组一致认为狮子洋过江通道项目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项目,是国家重大项目和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已通过工程唯一性论证,应予以支持,同时对移植采伐红树林及生态修复方案提出了修改完善建议。
按照《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要求,现申请单位已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了红树林生态修复方案,合理调整了预算资金,并就补种与生态补偿做出了承诺。
公示信息
公示时间:10 个工作日(公示之日起计算)
公示地点: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网站、项目现场
投诉电话和来访地址
电话:020-83825619
通讯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 348 号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606 室
联系人:蒋科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采取来电、来信和来访的方式发表意见、建议和反映问题。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将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核实,并对来电、来信和来访的单位或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采写:新快报记者王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