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1-11-25
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无锡地铁迈向“五线同建”时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无锡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又迎好消息。11 月 24 日,《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获批新闻发布会举行。此次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的第三期规划包含地铁 4 号线二期、5 号线、6 号线一期等 3 个项目,总长度 59.8 公里。加上锡澄 S1 线、锡宜 S2 线两条市域线,无锡在 " 十四五 " 期间将正式进入 "5 线同建 " 时代。

△《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示意图

发布

获准新建 3 条地铁线

此次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第三期规划包含地铁 4 号线二期、5 号线、6 号线一期等 3 个项目,总长度 59.8 公里。

地铁 4 号线二期:起于既有地铁 4 号线一期终点博览中心站,终于锡士路站,长约 8.6 公里,均为地下线。线路沿震泽路、新华路敷设,途经无锡经开区、新吴区,可提升太湖新城的交通可达性。地铁 4 号线二期工程与原线路设计标准一致,采用 B 型车。项目投资 59.28 亿元。

该线路的建设连通机场,将进一步支撑机场枢纽打造,提升机场集疏运能力,助力苏南硕放机场做大做强。从沿线用地布局来看,地铁 4 号线二期不仅是服务于交通枢纽,更肩负高质量覆盖空港片区,提高太湖新城新中心服务水平的功能。

地铁 5 号线:起于唐城站,终于新韵路站,长约 28.9 公里,均为地下线。线路覆盖蠡湖新城、体育中心、南禅寺、南长街、旺庄、梅村等全市重要客流节点,途经滨湖区、梁溪区、新吴区,为全市东西向骨干地铁线。线路采用 B 型车 6 辆编组,速度目标值 80 公里 / 小时。项目投资 228.01 亿元。

该线路主要沿无锡主城区东西大客流通道敷设,向东预留了远景与苏州地铁衔接的条件,有利于打造 " 轨道上的长三角 ",对促进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地铁 6 号线一期:起于贡湖湿地公园站,终于广源路站,长约 22.3 公里,均为地下线。线路覆盖太湖新城、三阳广场、学前东路,途经无锡经开区、滨湖区、梁溪区,为连接城市新、老城区的重要骨干线路。线路采用 B 型车 6 辆编组,速度目标值 80 公里 / 小时。项目投资 193.39 亿元。

该线路主要承担连接老城核心区和太湖新城核心区的功能,并进一步串联中桥、东绛等片区。地铁 6 号线南段将与锡宜 S2 线等线路换乘,共同锚固太湖新城未来的轨道交通枢纽,加强太湖新城对外交通的可达性;地铁 6 号线城中段可与地铁 1 号线、2 号线在三阳广场站换乘,进一步强化老城核心区,提高老城核心区轨道覆盖率和交通便捷性。

意义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区域联动协作。

助力都市圈融合发展。从全网层面进一步紧密衔接沿江城际、高铁、机场等重大区域交通设施,有助于实现无锡从交通引导城市全面融入长三角、苏锡常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都市圈间合作互动,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同时可加强都市圈间重大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加快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提高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的路网密度,加快建立都市圈间重大事项协调推进机制。

推动都市圈同城化。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实现都市圈内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服务资源一卡通共享,扩大公共服务辐射半径,打造优质生活空间。推动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向周边城市(镇)疏解,在有条件的地方打造功能疏解承载地。推动都市圈内新型城市建设,打造功能复合、智慧互联、绿色低碳、开放包容的未来城市。

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坚持优化提升、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互联互通、分工合作、管理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支撑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

功能

服务地方经济民生

近年来,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元台阶,人均 GDP 居全国亿万级城市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产值达到 34.9% 和 48.3%。无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 GDP 增速,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待也持续提高,加快轨道交通等民生工程建设成为当前全市上下关注的热点。

轨道交通产业本地化已成无锡产业强市重要内容,引进了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中车等旗下的重点企业落户无锡,形成了盾构产业、减振材料、动力总成、智能交通研究、新能源等诸多高科技产业基地,创造就业岗位超过 5000 个,2020 年营收达到 150 亿元规模,实现纳税约 3 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已有 181 家本地企业参与轨交产业。很多无锡本土企业通过轨道交通产业实现了产能升级、产值升级、产品升级,逐步从无锡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

从 2013 年至 2019 年客流强度变化趋势看,全国 34 座城市中其他近 90% 的城市平均负荷强度持续增长,这得益于网络规模增加以及客流逐步培育。就无锡而言,地铁 1 号线(含南延线)、2 号线、3 号线一期工程的陆续开通,市民乘地铁出行的比例有了明显的提升。

随着网络运营时间的增长、出行习惯的逐步培育,除年底即将建成通车的地铁 4 号线一期工程外,此次第三期建设规划的获批,还将为全网带来新线的加入,让轨道交通线网出行可达性进一步呈指数增长,让居民出行的便捷进一步明显提升。

未来

深化网络化运营格局

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工作始于 2008 年。2009 年至 2014 年,地铁集团完成了无锡市第一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于 2014 年年内先后建成地铁 1、2 号线,开通里程 53.3 公里。2016 年至 2021 年,实施了无锡市第二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地铁集团先后于 2019 年、2020 年建成地铁 1 号线南延线、3 号线一期工程,今年年底地铁 4 号线一期工程即将通车。这意味着无锡市第二期建设规划圆满完成。至 2021 年底,地铁集团共计完成 4 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 112.8 公里、设站 81 座,也意味着无锡市轨道交通正式进入网络化运营时代。

待第三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成后,无锡将形成 6 条运营线路、全长 172.7 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将真正意义上形成 " 轨道上的城市 " 交通格局。同时,加上锡澄 S1 线、锡宜 S2 线,意味着轨道层面上锡澄、锡宜一体化基本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将得到深化。(无锡地铁供图)

无锡地铁 现代快报 + 记者 陈敏

(编辑 王鹏)

相关标签

远景 地铁 太湖 无锡市 城市轨道交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