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1-27
深晚报道|寻迹疍家文化 聆听疍家之声 第十届盐田疍家文化节即将启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走近百年疍家传承人——苏玉莲

" 甘榄青,甘榄抛过对面河,你们走过不要摘,等我们的甘榄自己生 ..." 一首首渔歌,一句句歌谣,都在盐田疍家人心中发光。第十届盐田疍家文化节即将在 11 月底拉开序幕。今天,深晚记者带大家 " 认识 " 一下疍家传承人——苏玉莲。

初心传承疍家文化精髓

白鹭掠过、旱船迎亲、渔歌对唱,疍家非遗文化精髓,在传承人苏玉莲的歌唱中娓娓道来。苏玉莲出生于 1951 年盐田下渔村,邻里亲切称呼其为 " 莲姨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疍家婚俗》的代表性传承人,苏玉莲参加过广东省渔歌精英赛暨全国渔歌邀请赛获铜奖。

据介绍,疍家婚俗中,哭嫁是重要环节,增添了对唱的艺术成分,将对父母亲人的感恩不舍之情一一唱出。在苏玉莲的记忆中,对于 " 第一次见识疍家婚俗 ",停留在她七八岁儿时记忆。姑姑出嫁时穿着蓝布裙衣,头发盘起梳簪,出嫁前一个月都在哭。后来她才知晓,这就是旧年代疍家人 " 哭嫁 " 婚俗,哭上整整一个月,边哭边唱,所吟所念的都是感恩之情。

自从成为非遗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后,苏玉莲深感文化传承义务之重。她感慨,"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娓娓吟唱,久而久之也学会了。从前疍家人唱歌属随性自然,自由发挥,音节快慢长短各有特点。" 原生态的疍家渔歌,苏玉莲唱了人生大半辈子。疍家渔歌歌谣大多为潮语系咸水歌歌曲,家乡话音独特。

疍家文化传承经久不绝

建区以来,盐田秉承 "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保护理念,重视渔歌传承工作。据了解,盐田街道保持一周一次与苏玉莲 " 面对面 " 交流,深入挖掘疍家传承人原生态渔歌文化特色,在一次次听录、谱曲、填词、修改中反复斟酌,给子孙后代留下疍家渔歌的 " 原汁原味 "。

盐田街道以疍家渔歌为内容题材,逐步打造了一批原创渔歌作品。其中《龙船划来坐花轿》参加 2018 年广东省渔歌邀请赛获得省级创新金奖。

记者了解到,盐田疍家人的祖先都是清康熙初期进入大鹏湾海域的,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生活在海上,形成与陆地人不同的婚俗习惯,定亲、迎亲、洞房等仪式均在船上举行。盐田疍家人上岸定居以后,婚俗基本保留昔日船上生活的婚俗传统,同时又形成了一种疍家人迎亲习俗舞蹈,即迎亲队伍头戴渔帽,模仿海上行船,每人持一桨,踩着鼓点,在陆上作划浆舞蹈行进,新郎手撑挂着红飘带的黑伞与新娘并排站在船头。这种习俗舞蹈在建国前已开始形成,并流传至今。

疍家人婚俗是农业文化与海洋文化的融合,2007 年 1 月盐田渔民村疍家人婚俗被列入深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7 年 9 月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深圳晚报记者 谢启宗

相关标签

舞蹈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 渔村 艺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