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1 月 29 日上午,作为第八届深圳文学季系列活动之一,由深圳市文联主办、深圳市作协承办的谢湘南诗歌研讨会在深举行,来自广州、深圳等地近 20 位评论家、学者、诗人就谢湘南诗歌作品展开热烈探讨。
谢湘南,深圳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深圳市罗湖区作协主席,是 70 后代表诗人之一,打工题材诗歌写作开拓者与代表诗人之一。谢湘南出生于湖南,1993 年来到深圳,并开始诗歌创作,1997 年参加诗刊社第 14 届 " 青春诗会 "。著有《零点的搬运工》、《过敏史》、《谢湘南诗选》、《深圳时间——一个深圳诗人的成长轨迹》《深圳诗章》等著作。曾获第七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深圳青年文学奖、《诗选刊》2010 年度诗歌奖、深圳年度十大佳著等奖项。诗歌作品入选上百种当代诗歌选本,部分诗歌被译成英语、俄语、日语等。
作为在深圳成长起来的代表性诗人,谢湘南的创作受到诗坛广泛关注,他早年的诗歌以现实主义笔触,写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以及打工一族的生存境遇。近年来,其创作更多展现深圳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诗性的书写展现城市的现代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从诗歌进入深圳的独特视角。
谢湘南表示,深圳是一个充满写作素材并有着丰富文学性的城市,他的写作始于深圳,他的诗歌基本上都与深圳这座城市有关。" 我写下的多数诗歌都是城市深圳的语言镜像。写诗是一个慢的事业。诗歌一定程度上,让城市的感官在语言里逗留,让城市慢下来。城市意象是现代诗歌写作的一个核心。从波德莱尔开始,到兰波、马拉美等意象派诗人,城市意象在诗歌中将现代性彰显出来。波德莱尔赋予了巴黎这样一个大都市忧郁的意象;在纽约,我们会想起惠特曼,惠特曼赋予纽约自由、奔放、开放、包容的意象;在伦敦,我会想起艾略特的《荒原》,艾略特借由荒原这一意象写出了 20 世纪初人类的精神困境。那么关于深圳,我能赋予深圳什么意象?这是我在思考的,也是我在这些年的写作中想要探索的问题。讲一个写作上的抱负或者说野心,我想以自身的写作给深圳一个让人难忘的意象,希望他的写作能为深圳树立起一个诗意的文学形象,这是我今后要继续努力的一个方向,就像惠特曼的《草叶集》,我的《深圳诗章》也是一个开放的文学与诗歌母题,可以持续不断地扩写下去。"
深圳晚报记者 马君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