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1-11-30
乡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很多人都背过,其中的这两句话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年少离开家乡在外闯荡,迟暮归家,乡音未曾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稀疏,路遇小童,笑问客从何来。

这样的场景在今天也并不少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大城市工作," 北漂、沪漂,深漂 " 越来越常见。离家千里,很多时候方言似乎成了我们和家乡之间的纽带,出门在外听见家乡方言也会倍感亲切。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说方言的越来越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张图叫做 "6 到 20 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的人群比例 ",虽然像云贵川地区这样的官话类方言保护的比较好,使用人数都达到了 80-90%,但很多地方例如吴语区的苏州、杭州、温州,其使用方言的人口比例已经不到 10%,哪怕是比例最高的上海也只有 22.4%。很显然,我们的方言正在逐渐消失。

为什么我们的方言日渐式微,我想,和它的实用性低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普通话和英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方言,因为语言是建立沟通的工具,普通话可以使不同地区的人更加容易沟通且在工作等正式场合都需要使用普通话,其次除了建立沟通语言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现在高考要考英语,出国留学要考雅思托福,很多岗位招聘人才的时候也都会要求能够熟练的使用英语。而反观方言,似乎只有在家乡和亲戚朋友交流的时候能用到,局限性及实用性太低。

然而事实上方言对于我们来说不只是一种语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遗产财富。

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就像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保护好我们的方言非常重要,因为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很多文化都出现了断代,而很多时候方言就是这些文化的传承,他和我们的历史紧密相连。就像罗翔老师在十三邀里介绍的自己的方言:" 我们那边的话呢,他有很多古语,今天明天和昨天,他都是有古语的意思,今天的意思是艰日,艰难的日子,昨天是差日,很差的日子,明天的意思是良日,良好的日子 " 他都有着很深的古韵在其中。

所以我们保护方言的工作刻不容缓。但这项工作却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首先,人们的观念很难改变。就像之前说的,随着普通话的推行,年轻一辈中能熟练运用方言的人越来越少。他们或许能听懂,但却说不出来。幸运的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加强了这方面对方言文化的宣传。电视节目中往久了说,十几年前的《武林外传》,《龙门镖局》;往近了说近两年的国漫《一人之下》。它们都大量的采用了全国各地的方言,而深受广大年轻人喜爱的短视频平台中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作者,他们在自己的短视频中坚持使用自己家乡的方言,努力的作者宣传,使年轻人中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方言文化。

其次便是从事方言保护方面的人才。高中的语文老师曾经说过:在他上大学的时候他的老师曾希望他能继续读研究生,跟着自己一起进行有关于方言保护方面的研究,但是他拒绝了,因为他觉得这方面没什么出路,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很现实,但事实也确实如此。

"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别等到失去了才意识到它的珍贵。大家都不希望方言从此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任何工作都无法一蹴而就,在方言的保护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只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出到自己的一份力,努力的保护好自己的方言。

作者 恒德

来源 黔中书

编辑 陈问菩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