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一个执行小分队法官及其助理巧用 " 乔装计 ",成功执结一宗执行标的不大但执行难度不小的劳务报酬纠纷案件。
本案被执行人某设计公司是一家主营装修业务的小型公司,老李是其法定代表人,公司对外承接了一项装修小散工程,然后分发给小工完成。本案申请人阿木负责其中一项,工程完成后,与公司结算工资共计 5000 余元,没想到老李却为这笔钱玩起了花招,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不付。
为此,阿木曾两次向派出所报案,警察亦当场打过电话给老李敦促其支付,老李每次都满口答应,事后却依然故我。阿木只得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但因其证据仅有一纸 " 欠条 " 而未获受理。无奈之下,阿木向龙岗法院起诉,请求判令老李支付劳务费并承担诉讼费。案件审理中,被告公司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案件缺席审理,最终判决支持了原告阿木的诉讼请求。判决生效后,被告公司却不主动履行义务,阿木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立即在执行系统对被执行人公司的财产提起查控,但未得到其可供执行财产的线索。法官于是反复电话联系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老李,劝说其主动履行该笔债务,但老李仍旧一再找借口推脱责任,谈好的履行时间亦一改再改,言而无信。法官多次电话约谈老李,老李更以种种借口拒绝到法院,依然若无其事经常带队到处从事装修业务,难觅行踪。
判定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老李不会主动履行之后,法官决定上门对老李采取强制措施,以尽快帮助申请人阿木拿回 5000 元劳务报酬。当下的关键就是不打草惊蛇,成功找到行踪不定的老李。
综合考虑被执行人公司的经营性质及其工商登记地址仍在正常经营的情况,承办法官拟定了一个司法拘留的行动方案。由于法官前期已与老李多次通电话,对方已能辨认法官的声音,为避免引起对方怀疑,法官并未直接联系老李,而是由助理设法搜索到被执行人公司的联系方式,并致电该公司,以洽谈生意为由约见其老板,该公司很快便安排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行动前,承办法官将老李的照片等身份信息发至行动小分队全体队员手机上,以便拘留时正确识别被拘留人。到达约定地点后,行动小分队将执法车辆停放在偏僻位置,法官助理乔装成客户先行进入被执行人办公楼。承办法官和法警在确认助理已经到达目的地后也陆续进入该办公楼大堂等候,就在此时,法官接到消息,老李正从外面回来,将经办公楼大堂回办公室。为避免打草惊蛇,法官立即脱掉带有明显标志的执行工作服,与法警分开行动。
在确定老李已回到办公室,正与法官助理商谈后,法官和法警迅速上楼进入被执行人办公室,机智的 " 客户 " 借故撤离。老李见到法院工作人员后,似乎还未完全反应过来,嘴里仍嘟囔着法官为什么不事先联系,如果不是今天来办公室谈生意,法官就不会在公司找到他。
在法官的训诫教育和司法拘留的强大威慑下,被执行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老李只得低头认错,当场向法院足额支付了执行案款,案件当场履行完毕。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通讯员 张建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