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该院肛肠外科任东林教授团队在世界结直肠专科领域的权威杂志 Colorectal Disease 上发表了关于骶前肿瘤诊疗的相关文章,是目前发表的该领域全世界最大系列诊疗经验。
文章题目为《Long-term surgical outcomes after resection of presacraltumours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ce(骶前肿瘤切除术后的长期手术结果及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的文章,团队成员张迪医生为第一作者,任东林教授为通讯作者,孙逸洲、练磊、胡邦、张恒、邹齐、黄丹丹医生为文章做出重要贡献。
这篇文章详细阐述了目前发表的全世界最大系列的骶前肿瘤诊疗经验,通过客观详尽的研究资料分析了骶前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与此同时,文章还挑战了 " 骶前肿瘤手术入路选择 " 的部分传统观念。既往观点认为,肿瘤上缘如果超过 S4(骶 4)椎体的下缘,不建议采用经骶入路的手术方式。而任东林教授团队通过客观的数据证明,对于骶前的良性肿瘤,S4 椎体不应该成为经骶入路的限制线;相较于经腹和腹骶联合入路,经骶入路具有更少的手术并发症和术后更短的恢复时间。这些观点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骶前肿瘤的手术治愈率,同时也为广大外科医生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方向。
一直以来,由于骶前肿瘤位置深在盆腔,前方紧贴直肠,后方毗邻骶骨,两侧临近髂血管和骶神经根,术中容易出现大出血和盆腔脏器的损伤,是结直肠盆底外科领域治疗的难题,令很多外科医生望而却步。另外,由于发病率低(据统计骶前肿瘤的临床发病率仅为 1/40000)、初始症状不典型,很多患者往往会被误诊为肛周脓肿或骶尾部脓肿从而延误治疗。鉴于此,美国结直肠外科协会推荐,骶前肿瘤的手术应由高年资结直肠盆底专科医生施行。
任东林教授团队立足于 " 精准外科 " 的治疗理念,在骶前肿瘤的治疗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据了解,该团队曾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例出现在骶前间隙的乳腺型肌纤维母细胞瘤,并且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和《结直肠肛门外科》上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骶前肿瘤的研究报道。
与此同时,任东林教授团队还受邀在全国多个医疗中心进行骶前肿瘤的手术演示。
在追求肿瘤根治的同时注重盆底功能的重建,今年 5 月,他还牵头成立了中山六院肛肠外科盆底及肛肠疑难病诊治中心。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