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南科大获悉,近日,该校牵头申报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 神经系统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和干预 " 正式获批。该项目由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明杰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袁钧瑛院士、刘聪研究员、汤文军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研究员,三个单位共五个世界领军科研团队,共同向课题发起挑战。
日前," 神经系统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和干预 " 这一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填补了深圳科技界的空白,也标志着一段全新的科研征程即将展开。张明杰说,大脑疾病之所以 " 无解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对于大脑的了解其实非常匮乏,"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大脑会产生这样的变化。不知道根源在哪里,自然也不就不知道该如何治疗。我们团队就是希望可以另辟蹊径,从不一样的角度来研究大脑的疾病,希望能对神经系统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张明杰口中的 " 蹊径 ",指的是近几年在生命科学领域非常重要的新趋势——相变。相变原本是指物质在外部参数(如:温度、压力、组分等等)连续变化之下,从一种相态忽然变成另一种相态。而生物体系中的相变、相分离是当前前沿研究热点。此次获批的该项目就是聚焦人类神经系统疾病,从蛋白相态调控这一全新视角出发,围绕神经系统生(生理功能)老(衰老退化)病(疾病发生)死(细胞死亡)全过程,探讨蛋白相态调控在神经系统疾病发生过程中的核心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为开发新的疾病干预策略展开多学科深度交叉的合作研究。
" 神经细胞从一个人出生一直伴随到死亡,中间不能‘出错’,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而我们就是想搞清楚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探索神经系统的失调是不是由相变引起,如果是,我们有没有可能去把相变作为治疗的靶点?" 说起该研究聚焦的 " 未解之谜 ",张明杰院士难掩兴奋,连续用了 " 好玩 "" 神奇 " 等形容词,来表达他对于探索未知的期待。他说,项目涉及当前神经生物学及医学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对其开展系统的研究将会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这对提升我国生物医学的整体发展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开始,因为研究的前景被权威认可,且获得了长期稳定的支持,但同时也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挑战——那毕竟是一条尚未有人走通的新路。" 越基础的是越尖端的。对于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来说,或者从事基础研究,一定要坐得下来,要心无旁骛,不要被一时的不顺利、没有进展所打倒。" 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说," 国家现在的政策,为真正实现重大突破、发展颠覆性技术,创造新的科学发现等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提供了非常好的舞台,中国科技事业再次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研究员用一个 " 新 " 字来形容该项目的特点——选取全新的角度,将新的理论引到研究中,做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究,希望对老年痴呆、帕金森、渐冻症、孤独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能够产生突破性的成果。
开创性的研究,需要开创性的团队。张明杰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有很多团队都在进行这个领域的科技攻关,但在和时间的赛跑中,他们的团队已经赢得了先机。" 我们这个团队在国际上都是十分领先的,这个研究领域里的很多突破性成果,都是我们团队的成员最先取得的。" 张明杰表示,一些世界性难题是很难靠单个团队攻破的,这个项目将优秀的人集结在一起,就是要 " 探索一些别人没有探索过的领域 "。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袁钧瑛院士也对这样一个团队充满期待,她表示," 组建这个团队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我们是围绕同一个科学问题,组建最合适的顶尖团队,有交叉又相互补充,这是非常难得的 "。
深圳晚报记者 郭宇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