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机械制图要用到仿宋字体,老师有时候就手把手地教我们写 ……" 日前,耄耋之年的伍芬汝老人讲起七十年前在 " 楚工 " 求学的时光,精神矍铄,记忆犹新。
楚工是湖南楚怡工业学校的简称,这个现在鲜少有人熟知的名字,曾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典范,在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设时期培养了一大批巨匠人才。
2021 年,湖南在规划高职教育发展时提出把 " 楚怡行动计划 " 作为职教高地建设的突破口,建成一批 " 楚怡 " 高水平院校,建设一批高职高职高水平专业群。 在湖湘大地,楚怡精神正在得到新的传承。(陈润霖雕塑)
开创湖南省私办工业学校的先河
楚怡工业学校由湖南青年陈润霖于 1909 年筹备,于次年正式开学。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世纪之初,中国共有近 9 万所学校,其中实业学校仅 400 余所,占比不足 0.5%;300 万在校学生中,实业学校学生只占 1.1%。
与之相对照的,是国家对专业人才日益旺盛的需求。据统计,自 1912 年至 1920 年,中国工业增速达到年均 12.8%,人才的供与需之间形成巨大的缺口。
当时,陈润霖怀揣实业救国的抱负,决心办出时代需要的新式教育,楚怡工业学校由此诞生,并于 1912 年更名为私立楚怡中等工业学校。 办学之初,楚工只开设了机械科,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又逐步成立了矿冶科和土木科,三大重点科目并举,开创了湖南省私办工业学校的先河。
中南大学校园内留有楚怡路
在教学中,楚工带领学生 " 躬行实践 ",提倡 " 为干而学,从干中学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各项技能,楚工竭力增加教学设备,开辟了各科专门教室和实习工场。
据悉,从 1910 年到 1915 年,楚工累计毕业学生 3000 余名,其中不乏行业翘楚。
楚怡的传奇仍在继续。
1951 年,湖南省立楚怡高级工业学校与多所职业学校调整合并,成立湖南工业学校。
1952 年,随着全国工业学校体制调整,湖南工业学校也进行了改革重组,其中机械、矿冶、土木三科分别合并组建汉口汽车制造学校、长沙有色金属工业学校、中南建筑工程学校,后分别发展融入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现在在中南大学南校区,还有一条楚怡路,静静地见证着百年教育风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楚工为基础的学校一路合并升格为现在的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 年,新化县职业中专学校正式更名挂牌为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
不断挖掘 " 楚怡 " 精神时代价值
日前,2021 年湖南职业教育宣传周启动仪式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曾于 1950 年秋季入读楚工矿冶科 29 班的学生伍芬汝老人,在耄耋之年走进湖南工业职院,看到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与优美大气的校园环境感慨万千。
回忆起七十年前的求学时光,伍芬汝老人记忆犹新,侃侃而谈,介绍了老师们当年怎样手把手教他们学写宋体字,也讲述了同学们发奋苦读,在一个星期仅有的休息日也前往教室坚持学习的往事。
一个多世纪以来,楚怡精神早已融入湖南职业发展的血脉。企业办校、引企入校、校企合作 …… 湖南职教对接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科学规划专业布局,围绕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打造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 3 个万亿产业集群和 10 多个千亿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 十三五 " 期间,湖南累计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 216 个、技术创新平台 413 个,获发明专利 482 个、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985 个、研发重要新产品 1617 个。
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蒋昌忠说:" 湖南正在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不断挖掘‘楚怡’精神的时代价值,将其家国情怀、育人理念、创新精神等元素融入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用心培育更多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促进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潇湘晨报记者李楠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爆料微信关注:xxcbwx,24 小时报料热线 0731-85571188。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