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3 日至 4 日,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以下简称 " 医学中心 ")成立 20 周年,及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挂牌 20 周年系列活动在北大深圳医院举行。
此次活动 " 大咖 " 云集: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深圳市副市长陈清、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产耀东、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吴红艳;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肖渊、副主任刘晓光;香港科技大学深圳平台执行院长李世玮等领导和嘉宾,通过莅临现场或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相关活动,并为医学中心下一步的发展建言献策。
系列活动包括医学创新转化高峰论坛、第六届深圳临床研究论坛、肿瘤人工智能技术临床应用论坛等,内容丰富。
12 月 3 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中心主任詹启敏,深圳市卫健委主任吴红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罗乐宣、北京大学医学部刘晓光副主任等还前往市新华医院项目工地实地走访。
国内首创 " 院 - 校合作办医 "
1999 年底,位于莲花山下的 " 深圳市中心医院 " 建成开业,如何办好这家全新的医院?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深圳,创新性地提出了与高等医学院校合作办院的思路,希望通过与名院、名校合作,填补当时深圳医学高等教育的空白,提高深圳医疗技术的整体水平。
经过前期互访、考察、磋商,2000 年 10 月 11 日,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方于深圳五洲宾馆签署《关于合作建立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协议书》;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同时签订《关于合作建立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 协议书》。
2001 年 9 月 26 日,医学中心、"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和 " 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 正式挂牌,标志着北大深圳医院正式纳入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管理体系,在国内首开院 - 校紧密合作办医之先河。
20 年合作成果丰硕
医学中心是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在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开展合作的第一个实体,是承载三方合作的平台,在提升深圳卫生健康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培训方面发挥了重要。
2001 年,医学中心启动了 "MD+PHD" 双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由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和临床专科医疗工作能力的高级人才。
2004 年起,医学中心先后设立生物医学研究所、泌尿外科研究所、肿瘤研究所,在医学及生命科学领域开展高层次科学研究。
2010 年上半年,医学中心按照 SPF 级标准建成了动物实验中心,配备了完备的动物养殖及实验设备,面向全市提供科研服务。
自 2010 年科研教学楼建成使用以来,医学中心 10 年时间累计获得市级以上项目 250 余项,其中国家级 75 项,省部级 89 项,市级 107 项,获得各级科研经费资助 1.2 亿元。
2016 年 3 月,医学中心将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引入深圳,建立深圳市首家临床研究所——即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深圳),整体提升深圳市临床研究的能力。其牵头制定的深圳市首个地方标准《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规范》正式实施,填补了深圳这一领域地方标准的空白。
2020 年 12 月,医学中心新设立皮肤病研究所、口腔医学研究所、超声医学研究所、骨病研究所、妇产科学研究所、肾脏病研究所和免疫与炎症性疾病研究所等 7 个研究所。对标省、市重点实验室,争取在 1-2 个建设周期内显著提升相应学科在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的学术影响力。
培育北大深医进入全国百强
北大深圳医院作为医学中心发展的母体,是医学中心倾注最多心血的地方。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 20 年的发展,该院的医、教、研、管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已名列深圳前列。
在公立医院 " 国考 " 中,北大深圳医院两次获评 A+ 级,2019 年度位列全国第 59。2019 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并在中期考评中获评 A 级。
医疗不断突破,配置达芬奇机器人等大型医疗设备,CMI 连续 3 年位列广东前 10,CAR-T 疗法等前沿技术取得瞩目进展,并获批各级重点学科或平台 28 个。教学不断沉淀,建有 26 个博硕士点、17 个北医专培基地和 25 个国家住培基地。科研不断提升,累计获批 119 项国自然,15 个学科科技量值挺进全国百强,口腔医学位列全国第 18。管理不断精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试点经验刊发在《广东医改》,并获 " 中国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 " 等多项荣誉。创新不断发力,先后获评国家电子病历六级、信息互联互通五乙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挺进智慧医院 HIC 排行榜全国前 10。
市新华医院有望成为北大医学在深 " 双子星 "
詹启敏院士表示,北大医学品牌植根深圳 20 年,北大深圳医院成为了省内知名的三甲医院,医学中心也为深圳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医学人才,未来应该继续加强北京大学优质医疗资源对深圳的辐射力。新华医院自 2018 年开工至今,北京大学医学部从医院建筑设计、学科规划等方面给予了持续关注,已经将其定位为北大医学在深圳的 " 双子星 " 之一,希望与北大深圳医院协同发展,强强联合。
医学中心副主任、北大深圳医院院长陈芸表示,医院将继续锚定智慧型高水平临床研究型医院目标,实现一院两区双门诊同质化运营,建设智慧医院标杆,基本实现高水平医院建设总体目标。回顾医学中心 20 年发展,由深圳首创的 " 院 - 校合作办医模式 " 不仅获得了成功,而且被推广到深圳市后续新建的公立医院中,为深圳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良好示范。未来,医学中心将打造临床需求驱动的医疗科技创新之路,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医疗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发展,建成卫生健康领域示范性、专业化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田怀谷 彭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