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作为广东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省级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盛会,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广州赛区)12 月 3 日正式开赛。来自 23 个代表团共 706 位选手在赛场施展浑身解数,同场一决高下。
706 名选手参赛 服务广东产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本届大赛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州市人民政府承办,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协办。大赛以 " 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 " 为主题,以 " 南粤匠心梦想同行 " 为口号,以服务广东产业发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
共有来自省属驻穗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全省 21 个地级以上市共 23 个参赛代表团,706 名选手参赛,619 名裁判人员参与执裁。选手中有 435 名来自技工院校,206 名来自职业院校,65 名来自企业。参赛选手的平均年龄为 23 岁,年龄最大的 56 岁,参加木工项目;最小的 16 岁,参加信息网络布线项目。参赛选手中,中职学历占 18%,高职学历占 14%,大专学历占 30%,本科学历占 17%,其它学历占 21%。学历最高的为博士。本届赛事活动时间为 4 天,12 月 6 日晚举行闭幕式。
据悉,广东已基本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全省有 148 所技工院校,在校生达 63 万人,约占全国的 1/6。技工院校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 1357 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 456 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 33.6 %,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现场:选手限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防疫
记者了解到,本届大赛广州赛区共设 60 个集中竞赛项目,竞赛项目分世赛选拔项目、国赛精选项目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项目。其中,世赛项目 54 个,国赛精选项目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项目 6 个。涉及制造业、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建筑业、服务业等十四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当中,既有工业设计、原型制作、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等先进制造业项目,也有区块链应用操作员、人工智能训练师、大数据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等战略产业新兴项目,还有机电一体化、数控车、砌筑、时装技术等传统产业项目,也有木工、园艺、花艺等观赏性强的项目,还有美容、烹饪、茶艺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
记者了解到,竞赛内容均为当前行业企业广泛应用的技术技能,考察内容实用性相当强,比如大数据技术应用项目考察选手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助力疫情防控。据该项目裁判长赵淦森介绍,该比赛项目设置了一个场景:假设学校里出现确诊病例,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密接者或者次密接者。项目包括大数据平台的组建及部署管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清洗和挖掘分析等 6 个竞赛模块。
赵淦森表示,该项目考察的是选手对各种大数据工具、系统、软件、平台等操作使用的熟练程度,涉及到数据挖掘、标注和分析往往需要通过编程来实现。场景涉及 1 万多人员、汇集了上亿条数据,选手需要采集处理分析数据,从中筛选出若干名密接者 / 次密接者。
值得一提的是,该比赛项目还设置了答辩环节,需要选手上台陈述自身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理解。对此,赵淦森认为,比赛追求的应该是呈现选手最好状态,而不是追求淘汰竞争对手。所以在最后环节希望鼓励选手去呈现自身的风采、能力和思考,在竞争过程中多点互动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原型制作是工业产品研发基本流程的环节之一,也是此次大赛的比赛项目之一。据该项目的裁判员赵晓霞介绍,选手需要根据给定的产品图纸,运用 CAD 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自由设计,之后把三维模型生成二维图纸,利用赛场提供的亚克力等材料使用 3D 打印等工艺方法制作产品(空气净化器)的零部件,最后根据图纸进行着色、表面处理和组装。
" 在工业应用上,产品设计师将产品设计出来后,能否投入大量生产需要通过原型模型来验证。原型模型师需要按照产品设计师的理念将产品模型制作出来,再反馈给产品设计师分析产品结构合不合理,如果产品可行则可以投入大量生产。" 赵晓霞表示,原型制作项目以产品为载体,需要选手对设计、制作、表面装饰等技术融会贯通,自身存在技术短板产品效果将大打折扣。
广州市技师学院承办了包括原型制作项目在内的 7 项集中办赛项目。据广州市技师学院院长李明根介绍,在原型制作项目上,学院曾获得世赛、全国赛佳绩,培养出 " 原型第一人 "。未来,学院将以成立信息系为契机,将信息技术、5G 技术融入到新专业的建设和开发当中去,同时结合新技术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比如将传统的养老护理,融入养老智能设备使用等课程,从而改造成 " 智慧养老专业 ",让学生就业前景更加广阔。
采写: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