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1-12-06
“水美黄埔·拍好广州”摄影活动征稿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生命里,与一条河流相遇,是一种缘分。在城市里,守住一方水,保护一条河,就是我们追求的幸福!”

水美黄埔融于蓝天碧水、天地人和。颜莉 / 摄影

各位亲,由黄埔区河长办、广州开发区水质监测中心联合主办的“水美黄埔 · 拍好广州”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开始啦!

欢迎摄影家、爱好者、街坊看过来!

欢迎投稿!

“水美黄埔”摄影作品征集启事

主办方在新快报推出“水美黄埔”摄影活动,征集黄埔区河长制工作开展、河湖管理养护、水资源利用保护、节水型社会创建、美丽河湖治理成效等方面的摄影作品,并后续编辑刊发相关优秀作品,进一步推进“水美黄埔”的宣传活动。

照片要求

● 必须有黄埔水景(河涌、溪水、湖泊),与美丽乡村、城市建设、两岸环境结合,有人文风情更佳。

● 照片格式为 JPG,像素 3M 起。

● 请注明拍摄地点、时间,有标题和图说更佳。

● 截稿时间:2022 年 2 月 22 日

● 邮箱投稿:xkbplus@163.com

微信群投稿:

水美黄埔 记住乡愁

黄埔区河湖长办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道:水美黄埔是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对河湖进行治理和保护,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例如中新知识城河湖治理后呈现以下 3 种不同的特色:

一是如金坑河这类偏向原生态的河涌,它们注重自然环境保护和水体生态修复,在水质清澈、堤防安全的基础上,加以河畔植被、花卉美化和碧道的营造,为鱼鸟等生物种群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空间,保持了原乡特色,让我们记住乡愁。

图 3:金坑河原生态水美。

二是如平岗河这类偏重都市休闲空间营造的河湖,设置亲水的游憩设施,适当引入现代园林元素,使环境更亮丽,更时尚,为人们提供休闲体验的亲水生态廊道。

图 4:平岗河营造休闲水境。

三是如知识城凤凰湖这类人工湖泊,它们集雨洪调蓄、海绵城市功能、都市景观构建于一体,在护水、植绿、育花上,已按现代园林的美学思想以全方位营造,成为都市里的生态绿洲。

图 5:凤凰湖宛如都市中的明珠。

水美黄埔摄影课

11 月下旬的一天,摄影家梁国雄老师来到了黄埔区,进行《如何拍好水环境》摄影讲座,分享摄影家作品,讲解拍水的技巧。

参加活动的人员包括了黄埔区各街镇河长办工作人员,黄埔水务局及下属事业单位的 50 多人,他们有的是第一线的基层河湖长。

图 6:梁国雄老师进行《如何拍好水环境》讲座。

梁国雄老师强调,水环境的拍摄主体是水、陪体是花草、人等,要做到主陪体相结合,所以,到了拍摄现场。要一看、二想、三试:看看水环境有什么魅点?想想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怎样才能突出主题?“我们不摆拍,但可以营造策划环境与细节,如等待日出日落、寻找人的活动、往平静的水面扔一块石头制造出美丽的涟漪、发现倒影、捕捉飞过天空和栖息的鸟、浮游水面的鸭子、跃动的鱼 …… ”

图 7:梁国雄水景照片美仑美奂。

“给我点光,你便绽放。”梁老师介绍了三分法、宽幅法、慢速法、后期制作等技巧,惟美而实用。他认为光影艺术中,有生活、审美和哲学,要去发现、表现和提升生活中的美,形、神、意构建自己的理想视界 ……

在讲座中,新快报记者邓毅富也讲授了新媒体新闻宣传文图适配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课后,梁国雄老师和五位摄影家,前往黄埔的金坑河、平岗河、知识城凤凰湖等地,进行了现场拍摄。

【摄影家采风

画中有诗 人境无界

“我们要明确要拍什么?拍摄对象的特点?如何才能拍出形、意、神?”摄影家李坤林经常带队外去拍摄,传授分享摄影知识。

李老师强调照片中要有人气,有人的活动,因为人是万物之灵,所以人是中心也是切入点。

因此,李老师的黄埔水景照片,有静有动,山水是静的,而人是动的,在安静的大自然中,动态的人,更为山水增色。

图 8:李坤林镜头下的水美黄埔。

看李老师的照片,充满了诗意,不妨与诗词一起品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 蒹葭》 ) 、白鹅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 ,在这些画面中,人、物、景,融于一体 ……

人间值得 水美有戏

吾晓老师由演员、模特,进而摄影,有自己的主张:拍摄要拍成剧照,有戏说。吾老师在拍摄中,尤其注重人物的动作、神态、造型,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形成的故事等。

图 9:吾晓镜头下的水美黄埔。

“生动的画面来自于生活,尤其是有趣的、独特的生活,而且要在动态中捕捉某个瞬间。”从这组照片中,吾老师从摄影师们忘我投入的拍摄状态中,反映出黄埔之水美。甚至,吾老师把吉祥物“沐沐”拟人化,作为出演的“主脚”,生动有趣,让人会心一笑。

美景当前,记住乡愁

陈志远老师眼睛一眨,计上心头。他跑到远处,透过桥洞隧道拍过来:一条碧道,蓝色的护堤路穿过绿色的河涌,十分醒目。

这是黄埔的金坑河畔的美景,它一侧是公路,另一侧是田园,可谓进则江湖,退则田园了。

护堤路斜坡是绿葱的草坪,人往那里一躺,骤然间会感到天地人和,在此打个盹,发个呆,晒晒太阳,就挪不动脚步了。

涌边长满了美人蕉,涌水清淸,有乡村少年在捉泥鳅,“想起小时候在珠江边玩耍的情景,一下时光倒流了。”于是,陈老师拍得更起劲了。

图 10:陈志远镜头下的水美黄埔。

水不扬波 静影沉璧

依水而生、人水和谐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包括了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等。

梁老师拍摄的黄埔金坑河、平岗河、知识城凤凰湖,给我们一种静美之美,主体是水,清澈如练,梁老师除了拍出水的质感,如水花、倒影等。他还关注来采访的摄影师、钓鱼者、涌边奔跑的孩子等,一一入镜,衬托出水境之吸引力。

摄影的三分法在这些图片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前、中、后景,三分法让画面更多元,有嘢睇。它们的比例,也因景而异,因摄影师的想法而异,一般是好景多偏重。”雄哥如此说。

图 11:梁国雄镜头下的水美黄埔。

记者观察:水城广州,与有荣焉

我们一直以水城广州为荣,有母亲河珠江的主干河道穿城而过,流经多区。有历史上的六脉通渠,南北纵贯,构成了广州的天然水网体系。

广州人以水为财,海纳百川,赛龙夺锦,雨打芭蕉 …… 他们有水一样的韧性,有水滴石穿的破圈能力。

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基本元素,依水而生也是最靠谱的地理元素,所以水城广州是乐活之城:宜居、宜游、宜业。水美黄埔的美拍活动,正是展示了一幅幅美好生活的画面。所以,拍好水美黄埔,拍好大美广州,很有必要。

摄影家们也为水美黄埔所吸引,拿起了长枪短炮 ……

在拍摄活动中,大家深深地体会到:原来黄埔的水环境如此原生态美,如此生活艺术化和艺术化生活。“在美拍中,我们看到了神秘,发现了美丽。”一位摄影家如此说。他们来了叫好,然后舍不得走。

德国作家海德格尔说:“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应该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而所有这些亲水和境,都是水务人、民间河长和市民街坊等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要为此点赞、留影。

水美黄埔介绍

黄埔区居于广州市东部,北有青山连绵,南有珠江、东江北干流环绕,辖区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自古以来就是华南门户,孕育了千年海丝文化,具有浓郁的岭南水乡底蕴。

黄埔拥有涉珠江前航道、珠江后航道、珠江黄埔航道、东江北干流 4 条(段)外江,内河涌 84 条,中型水库 2 座,小型水库 19 座,5 座雨洪调蓄湖,纵横交错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湖泊,构成了黄埔区得天独厚的水系格局。

“十三五”期间,黄埔区聚焦水污染防治攻坚, 全力剿灭黑臭水体,不断加强河湖水系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提升河湖安全保障能力,全力构建人水和谐的滨水生态空间,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生态环境基础。

2020 年,黄埔区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 100%;乌涌等 18 条黑臭河涌全部消除黑臭,全部达到“长制久清”;乌涌、双岗涌、宏岗河、细陂河入选广州市“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示范河涌;乌涌入选“ 2021 年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并入围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在 2020 年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考核中,黄埔区被评为“优秀”等次,排名全市第一。南岗街南岗社区居委会书记,南岗河、宏岗河、金紫涌乡级河长徐绮梨被水利部授予“全国优秀河(湖)长”称号;联和街乌涌志愿服务队获评 2020 年度“广州优秀民间河长”。

位于黄埔区红山街的双岗涌,是传承着双岗和沙浦村记忆的“母亲河”,发源于状元山和白旗岭,全长 2.29 公里。早期的双岗涌,两岸居民浣纱戏水,依水而居;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口的急剧增加,河涌接纳的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其自净能力,河水慢慢发黑、发臭。2017 年,双岗涌成为广州市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 35 条河涌之一。经过综合整治,双岗涌 2018 年消除了水体黑臭的现象,并因治理效果良好登上了生态环境部黑臭水体整治“光荣榜”。在黑臭水体整治的基础上,黄埔区以碧道建设为引领,致力于双岗涌整体生态环境的提升。今日,随着双岗涌右支及沙浦支涌生态碧道的建成,双岗涌成为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恢复了曾经的神韵。

图 15:双岗涌。

深涌北支涌(黄埔段)河涌整治效果明显,较于两年前的河涌脏乱差臭,威胁到居民的安全到现在的水清了、鱼多了、绿化好了、空气清新了,用实际行动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

图 16:深涌北支涌。

针对水声涌山区型河流的特点,尽可能保留了河流的蜿蜒性,保持了河涌弯道、深潭、浅滩等自然生态格局的多样性。根据碧道建设指引,采用生态砌块护岸、格宾石笼护栏等多种生态护岸形式,尽可能恢复河流生态,提高河流自净的能力。在生态湿地改造上对症下药,清理原有杂草,合理布设滩涂及小岛,栽种水生植物、灌木及乔木等,高低错落种植,给动植物提供生长空间,且增强生态湿地的景观性。湿地单侧建设栈桥,为居民提供了休憩的空间,让居民感受到城市之中的一片绿洲。

图 17:水声涌。

黄埔区对细陂河两岸现状场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因地制宜的制定出碧道建设方案。在满足防洪的前提下,营造多样的河流驳岸形式和碧道建设元素。在上游埔北路段,利用河涌原有的开阔段改造成为生态湿地,种植净水、引鸟型水生植物,形成鱼鸟栖息的空间;利用植物、亲水平台、栈道来打造多样的景观节点,通过石桥串联各景观节点,互通两岸空间,给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场所。细陂河的下游,按照综合整治、减少拆迁、与周围建筑风貌相协调的原则,彻底打通河涌通道,建设以慢行通勤为主要功能的“三道合一”慢行系统。

图 18:细陂河。

“水美黄埔”摄影作品欣赏

《乌涌行思》

撰文 / 万绍山(黄埔区作协副主席)

视频 / 万芊芊(大二学生)

图 19:作者一家三口游乌涌。

生命里,与一条河流相遇,是一种缘分,譬如我与乌涌。乌涌,只是一条极其普通的溪流。她全长约 22.66 公里,启程天麓湖,赴约珠江,在繁华的科学城,一路蜿蜒,浅吟低唱。

风清日丽、万物复苏,在正月初三的春日,我再次相约乌涌,逐水徐行。溯于源头,两岸古木参天,茂林修竹,古老石桥横卧,河壁绿苔遍布,僻静清幽,水声潺潺。石砖砌成的河岸,规整如一,常绿的河岸,小花星布;信步万里碧道,明媚的阳光透过绿叶,洒下一路斑驳。来往的市民,健身走,欢乐游,一路怡然。河边不时有垂钓者,安静地打发闲适的光阴。一路水流平缓。河道偶有落差处,便水流成瀑,在日光映照下,波光粼粼。

逐水而行,来到一段原生河道。深水静流,成群的小鱼偶尔激起欢快的浪花;河边青草恣肆,杂木生花,踩在松软的泥土上,我似乎感受到大地的心跳;风拂过阗寂的树林,轻抚肌肤,如情人的呢喃;啁啾的鸟鸣,震颤心间,打捞起千里之外一段遗失已久的光阴。不由想起,这才是一条河流该有的模样!

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诉求,人民对富裕生活的渴望,慢慢地,这里耸起一座现代城 —— 科学城。就如此刻,两岸林立的名企,见证了深刻嬗变的历史,光照着可预期的持续繁盛。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城市里,守住一方水,保护一条河,就是留住我们的记忆,就是我们追求的幸福!

图 20:乌涌获评 2021 年“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撰文 / 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摄影 / 梁国雄 李坤林 陈志远 张志坚 刘锦生 吾晓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