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2-07
深晚报道|沉迷网络是否可救?学校德育怎么开展?宝安中学这部优秀教材为师生、家长支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校园欺凌、网络迷恋、不健康负向情绪侵扰 … 这些在教育中无法避开的棘手问题,应如何处理?日前,宝安中学(集团)自编教材《应急避险》上、下册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基础教育类二等奖,为这些问题支招。

记者了解到,这部教材是该奖项中唯一的由基础教育工作者独立编著的原创性成果,也是深圳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标志性成果。为使教材成果更快落实于班会课实践,近日,教材编著者、原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科研处主任刘晓晴指导本校初中部完成三节示范课。

在《我的情绪谁做主》一课中,宝中教师邱文龙在讲解 " 认识情绪与情绪分类 " 之后,为学生们进行情绪调节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发现、认识自己冲动与理智的两种情绪,帮助大家培养情绪管理的意识。

郑嘉玲在《别在网络中迷失》课上,通过学生喜欢的戏剧表演形式,呈现孩子们沉迷网络的主要表现,依照《应急避险教师手册》指引,巧妙地设置 " 网络沉迷是否可救 " 辩论赛,使学生在 " 网络沉迷危害极大 " 与 " 我有解救妙招 " 双维度上争鸣不休,在真实思考中获得成长。

而宝中教师李丽萍开设的《紧急救助》,以真实发生的两个救助事件对比引入课题。此外,课上还新增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实景使用,使原教学内容进一步得到丰富。

教材编著者刘晓晴谈到,在省教材管理制度的规范下,编写团队持续 20 年探索创新,不懈地寻找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近年来,针对涉及学校德育的棘手问题,团队引入脑科学和情绪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将其转化为鲜活的学生体验和训练活动,为班主任提供实实在在的教育活动方案。

深圳晚报记者 袁晔

相关标签

教材 心理学 校园欺凌 指导 科研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