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祖国最北到最南,从零下 10° 到 20°,从黑龙江佳木斯到广东深圳,3517 公里,这架载着希望的航班落地了。
机场形形色色的人来人往,有人拥抱,有人欣喜,有人行色匆匆,有人一脸淡漠,也有人带着不安与希望,打量着这个城市。她今年 53 岁,是因为脑袋里直径 3cm 大的肿瘤来深圳求医的。
她的目光搜索着去往深圳坪山候机楼的指示牌,她要去的是位于坪山区的深圳市萨米国际医疗中心(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寻找神经外科专家鲍遇海教授。
开往医院的车上,吹着深圳的晚风,她情绪还不错,和去接机的工作人员聊天。" 第一次出远门,我们早上 7 点就出门了,先坐到北京,在北京转一次机再到的深圳。" 她早就查出来了,因为耳朵里一直响、没停过,去的是当地医院。
一开始说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症状越来越严重,医生让她去北京。" 我咨询了很多大医院,医生都说完整保留面神经功能很困难。住院也很困难,一时半会没法给我做手术。" 她提到," 又跟病友打听到鲍遇海专家,说这个专家脑瘤手术做的特别好,正在深圳这家医院,综合考虑后决定来这里就医。"
到医院后,经过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她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诊断为 " 听神经瘤 "。肿瘤直径约 3 厘米大小,已经波及到脑干的桥脑和延髓部分——这里是负责人类呼吸心跳的生命中枢。
如果放任不管继续压迫脑干,她可能会出现面瘫、吞咽障碍、偏瘫甚至危及生命。诊断后,鲍教授决定立即为她安排手术切除肿瘤。
听神经瘤是可治愈的良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时,许多医院都建议保守治疗。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听神经瘤位于颅底中心位置,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众多,手术风险极高。
由于听神经瘤长入面神经和听神经出入颅骨的孔内,深藏于内听道内。因此首先必须要使用显微磨钻,磨除内听道部分骨质后,才能显露里面的肿瘤,再进行完全切除。
如今肿瘤已经长到 3cm 大,这次手术的难点是要将肿瘤完全切除并且不损伤面神经。术前手术准备,鲍教授严格要求神经外科团队把控到每一个最精确的细节。
颅底是大脑内重要神经血管密集分布的地方,手术操作空间十分狭小。在颅底切除肿瘤,如同最复杂最精密的拆弹,稍有不慎都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昏迷甚至死亡,对医生的专业技术、精力、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挑战。
鲍教授凝神静气,在显微镜下,一点一点磨开内听道,肿瘤终于显露出来。他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巧,运用超声刀及显微操作器械,精雕细琢般剥离肿瘤周围细如发丝的神经和重要血管。
历经七个小时鏖战,手术终于成功结束,这个直径 3 厘米的肿瘤完整切除。手术中还有一个大功臣是 " 术中电生理监测 "。电生理监测在颅内功能区手术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就如同雷达,可以及时提醒术者躲避风险,保护神经和功能区。
温馨提醒:
尽管在医学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学术界关于听神经瘤的发病机制,依然知之甚少。由于缺乏病因的了解,预防也就无从谈起。只能通过尽早发现、尽早治疗的策略,来减少该疾病的伤害。
若突然出现听力下降,且越来越严重,一般治疗方法又无效时,就要怀疑是这种疾病。早期肿瘤体积比较小,体积越小,手术造成的不可恢复损伤就越小,手术风险也越低,愈后效果也就越好。
所以,正因为听神经瘤是可治愈的良性肿瘤,一定要早期发现就赶紧寻找可靠的医院就医治疗。
深圳晚报记者 叶洋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