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7 日,首届湾区科创峰会在广州举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规模的高端科学交流平台—— " 大湾区科学论坛 " 主议程下的特色活动,峰会聚集了来自粤港澳三地、产学研三界的专家学者和科创企业代表。推动共享创新,构建粤港澳湾区科创共同体,成为嘉宾们的一致共识。
粤港澳大湾区应当好 " 科创排头兵 "
" 中国的科技创新何去何从?"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就这一重要战略议题在此次峰会上指出,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对加快我国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一直以来大湾区工业增加值在全国占比达到两位数,以数字经济相关制造为代表的高科技制造业产值占全国比重更超过 35%,一定程度上扮演着我国科技创新的领头羊角色。既有华为、腾讯等优秀大企业及他们打造出的良好科创生态,又在教育科研领域拥有突出资源禀赋优势,再加上完整的产业链基础,各方合力成就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湾区中 " 人无我有,人有我全 " 的独特科创位势。
尽管如此,与会专家认为,科学能力是粤港澳湾区存在的最大短板,从 " 科技产业中心 " 向 " 科学发现中心 " 转变仍有很长的艰难道路要走。据透露,相比其他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仍处于 " 大却不优 " 状态,科创引领力仍有待提升。同时,与其他三大湾区相比,科学中心能力是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最突出的短板。" ‘发明’与‘发现’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樊纲认为,未来最重要的就是在 " 科技产业中心 " 的基础上,力争成为全球 " 科学发现中心 "。
" 科技创新是这个时代的大事,也是这个时代的大势。科技突围是生存问题,也是必经之路,大国崛起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要 " 关注底层技术 ",更要 " 关注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樊纲在鼓励湾区参与全球科技竞争时提出如上看法。
大湾区需共享创新构建 " 科创共同体 "
解决 " 卡脖子 " 问题需要技术更需要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基于各自优势和产业基底,湾区内新兴产业协同共生格局初显。但从客观数据来看,2020 年大湾区独角兽数量仅为旧金山湾区的四分之一,亟须摆脱 " 量质齐低 " 的状态。
深入构建企业联动机制,谋求大湾区长远发展,此次峰会提出 " 共享创新 " 这一全新 " 解法 ":科研龙头牵手科技巨头、龙头企业搭配中小企业、企业与高校共建科研能力等,在多维度多领域构建 " 科创共同体 "。
" 十四五 " 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强产学研协同发展,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此次峰会上多位嘉宾表示,加速推动产学研融合、推动共享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 把科研放在离市场最近的地方,真正实现‘研究赋能市场—市场反哺科研’的正向循环和利益共享的全创新链条。" 樊纲认为,推动共享创新,要做到科创要素的共享,打造最友好创新环境的创业湾区,例如实现科研人才企业与机构的双栖,建立科技人员双向流动制度,打通科研机构和企业 " 旋转门 ",在其中发挥好大企业的作用,形成各方基础科研力量联合之势。
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分享了以产学研融合推动共享创新的 " 香港经验 " ——香港拥有多所全球顶尖大学和科研实验室,并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未来要 " 透过官产学研的共同努力,用好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机制,在国家‘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自身所长,贡献国家所需 "。
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议员庞川重点从教育和人才培养角度,呼吁加强粤港澳三地高校联动,鼓励澳门年轻人到大湾区其他城市创新创业,将高校研究与产业方向相结合,将知识更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在分享中,腾讯杰出科学家、腾讯量子实验室创建者和负责人张胜誉作为从高校投身企业的代表,他呼吁," 当下是产业科学家的黄金时代,产业界和学界应适当模糊工作边界,科技企业则应向前多走一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腾讯杰出科学家、腾讯量子实验室创建者和负责人张胜誉
湾区企业要在互动中 " 先强带后强 "
优秀的大企业更应肩负大使命、大担当,发挥引领作用,搭建协同平台,这一点成为此次峰会上多位嘉宾的共识。
" 现在的问题是相比欧美巨头,湾区大企业还不够大、不够强,要让这些企业更强更大。应当举国发力,在一定时期内选择 3-5 个关键领域集中攻克,重视市场的举国体制。" 樊纲鼓励湾区大企业做大做强,并对不同规模企业间的创新合作给出了建议。" 大科技企业中,以华为和腾讯为代表,一个是硬科技,一个是数字平台。二者要形成‘双轮驱动’,先强带后强,携手中小微和创新创业企业,协同推动共享创新。"
作为 " 共享创新 " 理念从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延伸拓展到公益创新领域的一项务实举措,腾讯基金会还在此次峰会上启动了 " 技术公益创投计划 "。腾讯基金会方面表示,该计划既是公司贡献自身能力,更是腾讯持续践行 " 科技向善 " 使命愿景,助力创造更多社会福祉的努力探索。计划将面向长期致力于信息无障碍、应急救灾、科技助老、生态环保、文化遗产保护五大领域事业的公益组织等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资金、技术和资源支持。
▲ " 腾讯技术公益创投计划 " 启动
而对于科技创新来说,不少突破都来自于边缘创新和独特创造。在现场的分享中,来自粤港澳三地的科创型企业代表也分别结合自身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分享了对太空科技、人工智能、能源环保等 " 专精特新 " 前沿领域的探索,和对产学研结合意义与价值的理解。
深圳晚报记者 王新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