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12-09
兰州丨多措并举增强创新创业“活力值”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近年来,兰州市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不断优化政策体系,积极承办创新创业赛事,持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着力培育创新创业平台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促创业、创业带就业,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目前,全市建设培育各类孵化、众创平台 174 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 7 家,国家大学科技园 3 家,国家创业服务中心 2 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25 家;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扶持资金 5.94 亿元,为企业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减免技术转让等税收金额 14.36 亿元。

强化顶层设计 优化创新政策

近年来,我市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全市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顶层设计,相继制定出台了《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兰州市扶持众创空间发展实施方案》《兰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兰州市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等政策措施支持创新生态营造。兰州高新区适时调整修订 4+7 政策,发布《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累计兑现各类奖励扶持政策 300 多项 7662.2 万元,减免税费 16.78 亿元;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严格落实《支持企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等扶持政策,补贴入驻孵化器企业用房租金 151.35 万元;继续发挥 2.5 亿元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杠杆作用,对 2 家企业追加投资 3500 万元;兰州新区大力支持 " 专精特新 " 化工科技产业孵化基地等特色创新载体培育,成功入选 " 科创中国 " 第二批试点园区。

强化主体培育 建设创新载体

全市持续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已经建成的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 3 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态势平稳向好。仅 2020 年,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 155 家、累计毕业企业 196 家,大学生科技企业 30 家,开展创新创业培训 3628 人次,有力激发和带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力。甘肃省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和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获批为国家创业服务中心,中心在孵企业 223 家,累计毕业企业 257 家。培育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 43 家,其中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7 家,培育出了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西部创客、丝绸之路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甘肃西软科技孵化器等一批特色服务、综合类发展孵化平台,孵化平台累计毕业企业 391 家。培育市级以上众创空间 126 家,其中国家备案 25 家,兰石集团能源装备专业化众创空间,以 " 资源聚集 + 项目运行 + 成果转化 + 综合服务 " 有机结合的运行模式,获批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备案专业化众创空间。目前,全市众创空间面积 76.8 万平方米,初创团队 826 个,初创企业从业人员 3983 人,常驻创业团队拥有有效知识产权数量 856 项。呈现出最初以政府为主导、单一化运营的模式,向以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主导主体的发展模式。

同时,我市引进发达地区成熟企业助力全市科技创新,成功引进网易(兰州)联合创新中心项目,打造西北地区的科技创新名片、全省数字经济的标杆园区和创新高地—— " 兰州科技创新园 ",科创园将入驻一批大数据、云服务和人工智能等优质企业,建成集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融媒体、文化创意、智能制造、云计算、电竞娱乐等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标杆园区。目前,中软国际兰州数字经济创新基地正式落户园区。

强化需求引导,丰富创新活动

多年来,兰州市主动探索以需求引导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的新机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新动力,通过承办和参与一系列赛事,积极助推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承办四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甘肃 · 兰州)现场赛,累计征集到企业技术创新需求 743 项,向海内外公开发布 418 项,收到解决方案 507 项,对接成功 145 项,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157 个,签约金额 1.5 亿元。通过 " 揭榜比拼 " 的方式," 兰州地区富水粉细砂岩特殊地层地铁暗挖施工技术研究 " 实现了技术供需结合,有效地解决了红砂岩地层地下水浸泡基坑、坑内涌水涌砂等问题,实现了快速开挖,共计节约工期 200 余天,降低成本 2000 余万元,推动了我市轨道交通安全、健康、快速的发展。" 兰州地区高原夏菜连作障碍最佳解决途径 " 技术对接方案已取得可观效益,在七里河区西果园镇的示范应用中亩增产 500 斤左右。通过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3 年来有 80 多家企业分别在初创组和成长组中取得佳绩,市科技局连续获得优秀组织奖。

连续举办了四届的 " 活力金城 " 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累计 800 多个人才团队项目参加了赛事,共为 60 个高精尖人才团队和项目奖励研发补助资金 3240 万元。连续举办五届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累计签订成果转移转化与技术交易项目 1004 项、签约金额 74.6 亿元,成为全市创新创业最重要的展示对接活动之一。

强化科技服务,搭建创新平台

我市依托兰州科技大市场,充分整合在兰高校院所、企业和各类科研平台,将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数据文献、科技成果等向全市创新创业者开放共享,通过持续推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直通机制,仅 2021 年,兰州科技大市场征集技术供需信息 354 项、筛选发布国内外科技成果 313 项,组织成果发布推介会、技术实地对接会 20 场,促成了 " 碳离子治疗系统相关专利技术实施许可及技术推广 "" 连续流反应器合成丙烯酸树脂 "" 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回填质量控制及沉降预测研究 " 等 84 项科技成果在甘肃转移转化,转化金额 7590.49 万元,22 家科技创新券收券机构为 375 家企业和团队提供科技创新券服务 1589 项,形成服务成果 2673 份,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 1900 项,帮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享受减免税 1778.19 万元。

组建并运营兰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组织西宁—兰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 " 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 " 国防七子 " 分别召开视频对接会,同时开展了系列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首席科普专家及科普传播团队、科技成果征集等活动。

强化返乡创业,助力乡村创新

在近年来的工作中,兰州市将返乡创业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返乡创业提供科技支撑。通过积极打造平台载体,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园认定工作,并支持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技术骨干到农业科技园区创业。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3 家、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 30 家,星创天地 3 家,农口类市级众创空间 9 家。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载体已经成为农村地区的技术辐射源、带动就近就业的重要载体和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

通过 " 三区人才 " 团队服务模式,鼓励并支持全市科研人员创办、领办、协办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业企业和技术转移机构。目前,科技特派员直接参与创办企业 19 家,建成科技特派员培训、创业基地 15 个,通过对创业项目支撑开展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增强返乡创业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皋兰县返乡青年魏永波组织 105 户村民,成立了皋兰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从事兰州软儿梨贮藏加工销售,目前,合作社拥有 3000 亩优质软儿梨种植基地,贮藏能力 1500 吨冷库及 500 平方米果品后熟车间,年销售优质冻梨 150 万斤,销售额达 700 万元,初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创新创业链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燕

责任编辑丨胡淼山

值班主任丨韩彤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