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2-09
深晚报道|中国首个抗新冠病毒特效药获批上市!深圳市三医院共同研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12 月 8 日,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清华大学、腾盛博药合作研发的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 / 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此前称 BRII-196/BRII-198 联合疗法)获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 岁,体重 ≥40 kg)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其中青少年(12-17 岁,体重 ≥40 kg)适应症人群为附条件批准。

特效药使高风险新冠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 80%

据悉,此次获批是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支持的 ACTIV-2 的 3 期临床试验,包括 847 例入组患者的积极中期及最终结果。最终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安巴韦单抗 / 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使临床进展高风险的新冠门诊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 80%(中期结果为 78%),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截至 28 天的临床终点,治疗组为零死亡而安慰剂组有 9 例死亡,并且其临床安全性优于安慰剂组。同时,无论早期即开始接受治疗(症状出现后 5 天内)还是晚期才开始接受治疗(症状出现后 6 至 10 天内)的受试者,住院和死亡率均显著降低,这为新冠患者提供了更长的治疗窗口期。

仅不到 20 个月便获得中国上市批准

仅不到 20 个月的时间,深圳市三医院就与清华大学及腾盛博药合作,将安巴韦单抗 / 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迅速推进到完成国际 3 期临床试验,并最终获得中国的上市批准。这一成就是中国与全球一流的科学家和临床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包括支持 ACTIV-2 国际临床研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以及领导 ACTIV-2 临床研究的艾滋病临床试验组(ACTG)。

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磊表示:" 从疫情一开始,我们就定下了科技抗疫的目标。我们很高兴能与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团队及腾盛博药公司合作,并在疫情持续发展的时期为中国首个抗新冠病毒药物贡献出深圳智慧和深圳经验。"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研究所所长张政说:" 我们的研究团队从新冠康复期患者外周 B 细胞成功调取了一对高活性的中和抗体,为后续开发这一抗新冠病毒药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介绍,安巴韦单抗 / 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的获批,为中国带来了首个新冠治疗特效药。这一联合疗法在国际多中心试验中展现了优异的安全性和保护性,是至今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于批准前开展变异株感染者治疗效果评估,并获得最优数据的抗体药物。

首款国产新冠特效药的 " 深圳贡献 "

2020 年 1 月 11 号,深圳市三院收治了一对有武汉旅居史的夫妇,拉开了深圳市抗击新冠疫情的序幕。时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磊第一时间布局科研,要求科研团队加快研究,研究所张政所长临危受命,很快依托本院 P3 实验室分离出了毒株,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张政教授团队利用前期建立的单细胞分离和抗体研发平台,成功从 8 位新冠康复患者 B 细胞中分离出 206 株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及序列,其中的几十株展示了对新冠病毒超高的中和活性。尤其是在 1 月 29 日和 2 月 3 日分别筛选出了 2 株最优秀的抗体株 P2B-1G5 和 P2C-1F11,后来经过与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团队和腾盛博药合作经过多重技术鉴定、评估、优化和修饰,成为 BRII-196 和 BRII-198。

BRII-196/BRII-198 是中国第一个全自主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冠治疗药物。在国内开展了Ⅰ期临床试验后,国内疫情阶段性平息,Ⅱ期及Ⅲ期临床试验转移到了国外进行。

2021 年 5 月,深圳发生阿尔法毒株疫情。当时深圳市三院收治的 16 名患者,病毒载量高、病情发展快。获国家批准后,医院党委和新冠专家组经过充分论证,决定启动 BRII-196/BRII-198 临床 II 期试验,率先在部分患者使用抗体鸡尾酒治疗。用药后受试者的病毒载量急剧下降、淋巴细胞成倍增长,病情迅速被控制。

在之后的 " 德尔塔毒株 6 · 14" 疫情中,BRII-196/BRII-198 也展示了优秀的抗病毒效果。此后,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和科研攻关组药物研发专班持续征用 BRII-196/BRII-198,用于新冠患者的临床救治,已有超过 800 例患者接受治疗,包括轻型、普通型、重症、危重症患者,接受用药的患者年龄最大的 92 岁。与此同时,BRII-196 和 BRII-198 在海外 4 大洲、7 个国家、111 家医疗机构开展了临床 III 试验,显著降低住院和和死亡率 80%,诊治效果优异。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通讯员 深三院

链接:

关于安巴韦单抗 / 罗米司韦单抗(此前称 BRII-196/BRII-198)

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是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清华大学、腾盛博药合作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期患者中获得的非竞争性新型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病毒 2(SARS-CoV-2)单克隆中和抗体,特别应用了生物工程技术以降低抗体介导依赖性增强作用的风险,并延长血浆半衰期以获得更持久的治疗效果。

2021 年 10 月,腾盛博药已完成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安巴韦单抗 / 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的紧急使用授权(EUA)申请。

此外,腾盛博药正在全球其它成熟和新兴市场积极推进安巴韦单抗 / 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的注册申请工作,首先确保在开展过临床试验的国家以及在获得高效治疗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的国家推进市场准入。腾盛博药还将在中国开展进一步研究,旨在评估安巴韦单抗 / 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在免疫抑制人群中的预防免疫增强作用。

针对中国出现的由 " 德尔塔 "(Delta)变异株引起的新冠疫情,腾盛博药自 2021 年 6 月,通过与中国政府部门和医院合作,捐赠了近 3,000 人份的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涉及广东省、云南省、江苏省、湖南省、河南省、福建省、宁夏自治区、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青海省、贵州省及辽宁省,救治了近 900 例患者,是这对中和抗体在单一国家患者体验人数最大的。大量医疗保健专业人士获得了使用这一联合疗法的经验和信心,为抗击中国疫情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于 ACTIV-2 试验 3 期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对安巴韦单抗 / 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的上市批准是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支持的 ACTIV-2 试验(NCT04518410)3 期的中期及最终结果。最终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这一联合疗法使临床进展高风险的 COVID-19 门诊患者住院及死亡复合终点降低 80%,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截至 28 天的临床终点,治疗组为零死亡而安慰剂组有 9 例死亡。未观察到新的安全隐患。

2021 年 10 月 4 日公布的中期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安巴韦单抗 / 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使临床进展高风险的 COVID-19 门诊患者住院及死亡复合终点降低 78%,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未调整,单侧检验 P 值 <0.00001)。在症状出现后 5 天内接受安巴韦单抗 / 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治疗的受试者中,有 2% (4/196)进展为住院或死亡,而安慰剂组为 11%(21/197)。同样,在症状出现后 6 至 10 天接受安巴韦单抗 / 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治疗的受试者中,有 2%(5/222)进展为住院或死亡,而安慰剂组的受试者中,这一比例为 11%(24/222)。该分析还显示,治疗组在 28 天内无死亡,而安慰剂组有 8 例死亡。在安巴韦单抗 / 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治疗组中,3 级或以上的不良事件(AE)少于安慰剂组,分别为 3.8%(16/418)和 13.4%(56/419),未观察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或输液反应。

这项研究在全球多个临床试验中心开展,包括美国、巴西、南非、墨西哥、阿根廷和菲律宾。研究包含了 2021 年 1 月至 7 月全球 SARS-CoV-2 变异株快速出现期入组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一部分,安巴韦单抗 / 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的临床有效性数据也将按病毒变异株的类型进行评估。目前的体外嵌合病毒实验检测数据表明,安巴韦单抗 / 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对广受关注的主要 SARS-CoV-2 变异株均保持中和活性,包括:B.1.1.7 ( " 阿尔法 ", Alpha ) 、B.1.351 ( " 贝塔 ",Beta ) 、P.1 ( " 伽马 ",Gamma ) 、B.1.429 ( " 伊普西龙 ",Epsilon ) 、B.1.617.2 ( " 德尔塔 ",Delta ) 、AY.4.2 ( " 德尔塔 +", Delta Plus ) 、C.37 ( " 拉姆达 ",Lambda ) 以及 B.1.621 ( " 缪 ",Mu ) 。针对 B.1.1.529 ( Omicron ) 变异株的测试目前正在进行中。

相关标签

清华大学 新冠 美国 研究所 深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