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的深夜,松树村渐渐归于宁静。烧热了火炕,妻儿渐渐睡熟,36 岁的张凯钻进被窝开始 " 工作 "。手机光亮一闪一闪,他两眼瞪得通红。
夜里 23 点到后半夜 1 点多,这个时段张凯最喜欢," 特别静,剪视频头脑最清醒。"
松树村地处辽宁营口市,隶属大石桥市建一镇管辖。走在镇上、村里,张凯和平常没什么两样;但在手机短视频的世界里,他是千万粉丝的当红主播 " 张同学 "。 刚过去的两个多月,他自导自演,用大量纪实镜头演绎怀旧风格的农村生活,坐拥 1465 余万粉丝。
12 月 8 日、9 日,辽沈晚报记者
两度走进松树村,深度对话张凯
" 张同学 " 是突然 " 火 " 起来的吗?
它和张凯本人,有哪些微妙的联系?
进入 12 月初,伴随 " 张同学 " 引爆网络
越来越多外地牌照的车涌进松树村
有粉丝来 " 张同学 " 取景地堵门 " 打卡 "
有公司发来邀请;
有 " 经纪人 " 求合作,被拒后在附近租房不走了
还有人到小学门口追着和张凯 12 岁的女儿合影
" 张同学 " 的影响力,让张凯始料未及
" 感谢大家的关注,但希望别再打扰我的女儿。"
自述 " 失败 "
只读了 8 年书 多次创业受挫
" 我真的只读了 8 年书。"
有人说张凯视频拍得好,爆料他是 " 导演系的研究生 ",他直接否认," 初中读到第二年,我决定回家。物理、数学啥的不感兴趣,不想学习了。"
老照片
老照片
" 有人说我的短视频接地气,
这跟我的生活阅历有关,经历得比较多。"
张凯说。
离开校园没能继续求学,但他一直没停止 " 折腾 "。
" 先是跟着我四叔上大货车,打零做跟班儿。" 这时的张凯,还没成年。大石桥市有 " 中国镁都 " 之称,矿产丰富,运输矿石的货车车队来往穿梭。后来的货车司机队伍中,渐渐多了一个叫张凯的小伙子。货车损耗大,修车成了家常便饭。
婚后的张凯决定,不再守着农村老家,去大石桥做点儿买卖。多年跟车、开车,让他看到商机," 开了个修车厂,谁曾想结果赔得底儿掉,扔进去 30 多万。" 有知情的朋友透露,当时修车厂意外失火," 损失太大了,对他打击也特别大。"
张凯说,自己一度因此有些抑郁、压抑。" 这笔钱,直到 2019 年才还完。下半夜两三点钟,睡不着觉。"
事业没有迎来完美开局," 倒霉,喝凉水都塞牙。" 直到现在,张凯也难忘那段岁月给他带来的持续 " 打击 " ——
"2014 年开始养鸡,如果顺利的话,一茬能挣个一两万,但我还是没经验,那一茬鸡我记得是 5000 只,成片成片的死,死了两三千只,眼瞅 10 几天就出栏了 ……"
2015 年开春,张凯跟着亲属上山放蚕," 进厂子后,蚕都死了。"
张凯决定走出农村,到外面看看。
在山东打工能赚到月薪万元左右,但没让他满足。
去年 7 月份,在短视频潮流裹挟下,他开始琢磨拍摄、制作短视频。
从与人合作到分开单飞," 刚开始拍别人,后来才开始拍自己。我觉得我的创意、拍摄和剪辑,应该得到更大的尊重。" 单干,能满足他更多的想法。
没经过科班的学习,张凯尝试通过看电影找灵感。" 我比较爱看周星驰的电影,研究镜头切换和衔接。" 说到这一点张凯并没有谦虚,似乎找到了新的 " 方向 "," 我觉得我的镜头感好,特别特别好。"
张同学拍摄视频截图
" 在路上 "
专心创作短视频 家人给予鼓舞
" 我开做短视频的这一年,
确实挺拼的,
我媳妇说,这是我们结婚以来
最穷、最苦、最犯难的一年。"
有朋友回忆说,在修车厂着火那段日子,张凯曾经遭遇过 " 兜里只剩 1 块钱 " 的窘境。他上村里超市买东西欠钱,被网友们质疑是摆拍的 " 段子 ",张凯说,事实上确有其事。" 欠了 900 多,超市问我,‘张凯,我那俩钱啥时候能给我?’我一遍遍说,‘一定给,放心吧。’ "
" 剧本我负责想,拍摄、剪辑大多都是我一个人吧。" 张凯说,从最初的多次创业失败,到现在开始做短视频,妻子和父母给了他莫大的鼓励。
在给别人拍段子时,他曾经按每条 400 元的价格 " 接活儿 "。这个价格并不 " 理想 ",但他也没拒绝," 你得接,家里生活需要钱。"
拍摄基地的老房子
是爷爷留下来的,闲置多年。
简单布置装点后,成了张凯的拍摄基地。
他把老屋 " 重启 ",
墙上张贴上世纪 80 年代当红的女明星海报,
还养了鸡、猫、狗等小动物。
张同学拍摄视频截图
构思剧情,选定场景,开拍," 我拍每个镜头都有自己的思路在里面,要追求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让人看了就划不走了。"
有一个把钥匙藏在鞋子里的镜头,引来很多共鸣。张凯说,这个镜头传递的是一种私密感," 农村有在门附近藏钥匙的习惯,有的藏砖头底下,有的藏门框上,我就想告诉大家,这是很多人家真实的生活。"
拍摄的场景多、画面转场快,还有很多分镜头 …… 这些专业操作,一度让人质疑 " 张同学 " 系列视频是多人团队在制作。对此,张凯也予以否认," 确实主要都是我一个人在拍摄、制作。一般情况下,平均得 9 个小时才能出一个视频。"
" 求放过 "
别再骚扰我女儿!
截至 12 月 8 日 17 时,
" 张同学 " 在某视频平台粉丝达到 1465.2 万。
评论区,有人 " 没看视频我就点赞 ",
也有少部分人继续发出一些质疑声。
如潮的评论之外,张凯有些忧虑:
现实生活中,来到松树村的 " 外人 " 越来越多,
有的已经对他的生活造成滋扰。
这种忧虑,并没有阻碍外来寻访电话一次次打过来。建一镇政府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这段时间的电话,全是打听松树村,找他。"
" 有的人找到我,要给我做管理,不能做管理的话可以给我当助理也行。我没这个想法拒绝了,他们好几个人没走,在附近租房居然住下了。"
" 我有俩孩子,大女儿 12 岁,小的两岁多。" 张凯一家人住在松树村,他本人也并不是视频中的 " 单身汉 "。有些粉丝 " 打卡 " 进了村子,甚至找到小学,和张凯的女儿合了影。这件事让他和媳妇、家人都有些忧虑,但又陷入一种无奈," 就有那么一次,我不想出现这样的事儿,但也不知道有啥办法。"
还有一些公司找他签约," 张同学 " 被估值的数字有些让他惊诧," 没见过那么多的钱。" 不过,他还是拒绝了," 想让自己能自由创作,不受打扰和影响。"
眼前最让他苦恼的是,
" 张同学 " 账号的短视频 " 断更 "。
" 以前一般每天或者两天出一条视频,
现在已经出现 3 天没更的情况了。"
涌来的 " 粉丝 " 在屋外,
嘈杂的声音传进屋子里,
张凯拍摄难以静下心来。
本村的一些好友不得不把握分寸,适当对人群进行阻挡,一度还在拍摄基地——老房子外站起了 " 人墙 "。当地的政府工作人员也赶来维持防疫秩序,调配口罩,登记在场人员信息," 有黑龙江来的,还有更远的,从三亚来的。"
12 月 7 日," 张同学 " 最新的一条视频终于推出,拍摄基地 " 出事儿 " 了——砖石塌陷,火炕塌了一个大坑,张凯和小伙伴现场施工,给全网粉丝看个热闹。
很多网友有共同的感慨,爱看 " 张同学 " 的视频," 不知道在看啥,但就是看完了。"
对话 " 张同学 "
" 想帮当地乡亲们卖点儿农产品 "
记者:为什么要拍摄农村题材视频?
张凯:我本身就是农村人,也愿意拍这些。下地掰苞米或者出去打工大家都能接受,但看我背着三脚架在街上走,有人指指点点说我不务正业,但没能影响我。
记者:粉丝这么多,下一步啥计划?
张凯:主要还是继续拍出一些大家喜欢的视频。
记者:会不会出现想法枯竭的情况?可能很多人提到 " 变现 ",这方面有目标吗?
张凯:目前看还是有好多可以拍的。最初我做短视频的时候,就是想帮当地乡亲们卖点儿农产品,不然他们蹲路边卖,太不容易了,上网帮忙卖一卖。
记者:要做直播带货,这似乎是团队才能做的事。
张凯:我们也在规划这件事,比如让我的弟弟参与,还有一些同村的年轻人,负责一些选品之类的工作,
记者:短视频竞争很激烈,有没有想过,万一哪一天不火了咋办?
张凯:你说的是账号 " 凉凉 " 了是吧,想过,即便因为忙于生活精力有限,但这样的题材还会继续拍下去。
身边人眼中的 " 张同学 "
母亲
冬天拍视频那阵儿,孩子冻得够呛,手都握不上拳头。我和他爸都支持他,他没少遭罪,现在看遭罪也值得了。
哥哥
他跟我说过,挺同情那些在大集上摆摊卖东西的老人,现在人们买东西都在网上买,对这些老人有影响。他就想做一些对咱们当地老百姓有意义的事,花生、鹅蛋、鸡蛋、茧蛹什么的,他想带动农村的农产品多卖一些出去。
孙淑坤(67 岁,张凯叫她 " 大奶 ")
他这个事干了 1 年多了。张凯小时候脑瓜就灵通,小时候还总帮我家干活,勤快善良。在他没火的时候,他说‘等我行了的时候,就要给老百姓做贡献,把农产品往外卖’,这玩意儿是不是能卖出去?
张泽铜(张凯堂弟)
我哥让我帮忙接待粉丝,我合计啥粉丝啊,有啥可接待的?后来到家门口一看,10 多辆车,排那么长。
" 大叔 "(" 张同学 " 出镜成员)
我一看点击量好几千万都上亿了,真有点儿明星的感觉了。但也没在上镜时变得紧张,就有啥穿啥有啥说啥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