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9 日下午,首届 " 盐田海洋图书奖 " 暨第十五届海洋文化论坛启动仪式在盐田区图书馆灯塔分馆广场举行。启动仪式上特意推出 " 致敬中国十大古典海洋文献 " 环节,在一百多部中国古代经典海洋文献中,经过多为评委多轮精心评选,现场公布了十册中国古典海洋文献书目。
致敬中国十大古典海洋文献
1.《山海经》(佚名)
推荐语:《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书中包含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海经》中的《海外经》记载了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值得深入研究。
推荐版本:中州古籍出版社
2. 法显《法显传》
推荐语:《法显传》又名《佛国记》,它是中国人最早以实地考察经历 , 根据个人的所见所闻 , 记载一千五六百年以前中亚 , 南亚 , 也包括部分东南亚的历史、地理、宗教的一部杰作。法显从陆路赴印度,从海路回中国,其著作是中国现存史料中有关中印陆海交通的最早详细记录,对研究五世纪初的亚洲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
3. 赵汝适《诸蕃志》
推荐语:赵汝适曾提举福建路市舶司,采辑大量海外资料,编撰《诸蕃志》。此书记载了东自日本,西至东非索马里、北非摩洛哥及地中海东岸中世纪诸国的风土物产,并记有自中国沿海至海外各国的里程及所需日期,内容丰富而具体,是研究宋代海外交通的重要文献。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
4. 汪大渊《岛夷志略》
推荐语:《岛夷志略》是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所著记述海外诸国见闻的著作,涉及亚、非、澳各洲的国家与地区达二百二十多个。自成书以来,便因其卓越的文献价值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古代东西两洋历史地理交通的必读书籍,对郑和下西洋及后世的各类古代海道交通著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
5. 马欢《瀛涯胜览》
推荐语:《瀛涯胜览》是现存郑和下西洋重要的原始文献,作者是亲历下西洋的通事,其初稿本于永乐十四年(1416)最早问世。其记述内容涉及有各国 ( 地区 ) 之间的海程、日程、港口、气候、季节、历史、民族、宗教、出产、住屋、衣着、习俗、贸易及华侨等。这些记载成为后人研究 15 世纪南洋地区和亚非诸国历史的宝贵资料。
推荐版本:海洋出版社
6. 张燮《东西洋考》
推荐语:隆庆元年(1567),福建巡抚涂泽民 " 议开禁例 "," 准贩东西二洋 ",即今东南亚地区。福建地方当局诚聘当地的博学之士张燮著此书,作为海外贸易的 " 通商指南 "。此书不仅是考察我国古代与东南亚诸国的贸易关系及航海事业的重要著作 , 也是研究台湾、西沙群岛 , 南沙群岛历史的重要文献。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
7. 郑若曾《筹海图编》
推荐语:《筹海图编》是明代胡宗宪任职浙直总督时,聘请郑若曾等人收集海防有关资料编辑而成的一部沿海军事图籍。此书总结了明初以来的沿海防卫经验,对其后抗倭战争有指导意义,也为后人筹划海防提供了借鉴,是研究明代抗倭战争的重要文献。
推荐版本:中华书局
8. 沈啓《南船纪》
推荐语:《南船纪》作为明代造船的纸本则例(即工程样本),对木船结构、原理,工料定额等记载极为详尽,特别提到了一千料海船和四百料钻风海船用料总数的记载,是很有价值的古代造船技术典籍,并为造船史乃至古代手工业史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推荐版本:南京出版社
9. 屠本畯《闽中海错疏》
推荐语:《闽中海错疏》我国现存最早的水产动物志。记述了福建沿海各种水产动物形态、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和经济价值的著作。作者根据动物生物学特性,将它们分成许多群,在大群中还有小群,从而体现了彼此的亲缘关系,发展了自然分类体系。这与现代动物志的编写体例十分相近。
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
10. 魏源《海国图志》
推荐语:《海国图志》是国人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之 " 开山 " 之作,它不但详细记载外国情况,还首次从理论上肯定了研究世界史地的必要性。作者魏源提出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的进步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推荐版本:岳麓书社
特别致敬丛书
《走向世界丛书》钟叔河
推荐语:丛书主编钟叔河先生,从 1956 年起,即着手搜集和研究近代旅行西方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记述,如,林针《西海纪游草》、容闳《西学东渐记》、曾纪泽《出使英法俄国日记》,于上世纪 80 年代择其要者数十种,整理汇编,陆续推出,即为岳麓书社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它的出版在当时的出版界、文化界以及广大读者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推荐版本:岳麓书社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摄影 余海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