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2-10
深晚报道|第10种以深圳冠名的植物新种正式发布 快看深圳双扇蕨长什么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2 月 9 日,由深圳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蕨类植物专业委员主任严岳鸿与助手魏作影等人发现的深圳双扇蕨 Dipteris shenzhenensis 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正式发表,从而使以深圳冠名的植物新种达到 10 个。12 月 10 日,深晚记者应邀与发现者一起前往深圳市大鹏新区山地现场调查这一新物种,记录深圳科技工作者在自然科学领域对世界的新贡献。

▲深圳双扇蕨的叶片分成明显的两片,这是该物种与其他蕨类植物外观上最明显的区别。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摄

12 月 10 日上午,深晚记者与严岳鸿、魏作影、深圳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兵一同专程来到大鹏新区某山地,在一处山谷中找到了深圳双扇蕨种群。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一片深圳双扇蕨生长茂盛,种群中还伴生着许多其他蕨类植物,周围生态环境良好,非常适合蕨类植物生长。

▲山谷中的深圳双扇蕨。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摄

严岳鸿告诉记者,2002 年 11 月他与当时的老师邢福武一起在这里首次发现了这个蕨类种群,并采集了标本,后经鉴定将其定为中华双扇蕨 Dipteris chinensis。毕业后,他一直在上海工作,去年来到深圳兰科中心工作后,决定再次到现场考察这种植物。因为多年来他心里始终有一个疑问:在多年的科考中,他发现中华双扇蕨只生长在海拔 800 至 2100 米的高海拔地区,为什么只有深圳的这种中华双扇蕨分布在海拔不到 200 米的区域?在兰科中心的支持下,他与助手魏作影多次来到发现地采集样本,通过最新的分类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果然发现这一物种实际上与双扇蕨和喜马拉雅双扇蕨亲缘关系更近,与中华双扇蕨的关系反而较远。从生长环境和外观上看,该物种与中华双扇蕨在海拔高度、植株高度、叶片深裂程度、根状茎形态、鳞片形态、孢子大小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他们终于确定了这是一个从未被记录过的新种,由于目前仅在深圳东部山地发现了唯一种群,最终在发表时被冠以深圳双扇蕨。

▲ 19 年前严岳鸿发现的深圳双扇蕨标本图片

陈建兵告诉深晚记者,深圳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正结合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致力于兰科植物、蕨类植物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同时正在构建大湾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站点及数据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深圳会有更多的植物新种被发现。记者随后又采访了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副处长、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秘书长郭强,郭强表示,由于目前深圳双扇蕨仅在市内东部山地发现一处野生种群,相关部门会加强管养和保护,防止其遭受人为破坏。同时,相关部门会加大投入,利用高科技手段重新对全市野生植物进行本底调查,不排除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更多惊喜献给深圳市民。

▲科研人员采集的带有孢子的深圳双扇蕨叶片样本。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摄

知多 D

双扇蕨类植物是远古的活化石,它在中生代盛极一时,成员众多且遍布全球,但历经两次大灭绝后,经过漫长的演化,目前全世界仅有 1 属约 9 种留存至今,被评估为(EN)濒危物种。因此深圳双扇蕨同样属于珍稀物种。深圳双扇蕨的发现,使得该属植物在中国增至四种,分别为双扇蕨、中华双扇蕨、喜马拉雅双扇蕨和深圳双扇蕨。

目前 10 种 " 深圳植物 " 名录

1. 深圳香荚兰 Vanilla shenzhenica

2. 深圳拟兰 Apostasia shenzhenica

3. 深圳槭 Acer shenzhenensis

4. 深圳耳草 Hedyotis shenzhenensis

5. 深圳蓼 Polygonum shenzhenense

6. 深圳天料木 Homalium shenzhenense

7. 深圳假卫矛 Microtropis shenzhenensis

8. 深圳假脉蕨 Crepidomanes shenzhenense

9. 深圳秋海棠 Begonia shenzhenensis

10. 深圳双扇蕨 Dipteris shenzhenensis

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相关标签

深圳 生物 生态环境 上海 喜马拉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