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城中村管理综合难题?如何打通基层治理 " 最后一公里 "?12 月 9 日,坪山区石井街道 " 城市空间管理服务项目 " 签约仪式正式举行,标志着石井街道城中村物业化治理改革从弈出 " 先手棋 ",迈入到 " 全面落子 " 阶段,向着 " 打造城市空间管理服务先行先试典范 " 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站在 " 两个一百年 " 历史交汇点上,围绕加快建设 " 创新坪山、未来之城 " 的目标,石井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群众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并在具体操作实践中生发出诸多改革创新举措,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城区生活更有品质。
创新打造 " 一站两室 ",推动群众诉求及时解决;全面推动道路设施品质提升,保障居民出行安全;全年实施 112 个民生微实事项目,解决群众身边困难事、烦心事 …… 一项项瞄准 " 痛点 " 的精准施策,一桩桩用心用情的务实举措,绘就了石井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画卷。
改革创新,提升基层治理深度温度
走进石井街道太阳村,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整齐,疫情防控、文明创建宣传随处可见。" 有了物业公司统一打理,村子的路宽了,环境变干净、漂亮了,心情舒畅多啦。" 商户李先生高兴地说。
2020 年,坪山区拉开了全面推进城市管理运营市场化、专业化改革的序幕,敢闯敢干的石井街道率先按下了启动键,迅速在太阳村、李屋小区推行试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改革创新,关键在人,关键在工作作风。石井街道成立了由街道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领导参与的城市管理运营市场化、专业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每日跟进督办,倒排工期、编制改革时间表,加快推进改革项目落地。
" 我们物业化改革瞄准的方向,不仅是提升服务和环境,更深层次的目标是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石井街道党建办负责人表示,把基层治理融入到物业化改革当中,这是该街道在试点当中逐渐探索并总结梳理形成的全新思路。在党组织统一带领下,把物业力量纳入基层治理 " 一体化 " 网络,既能有效激活基层党建 " 神经末梢 ",同时将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满意度。
从物业化改革到物业化 " 治理 " 改革,增添的这两个字,彰显的是石井街道对于改革创新的追求,对于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担当。
当天,石井街道 " 城市空间管理服务项目 " 正式签约后,将由一家物业管理商统一负责,物业化治理改革在全街道正式全面铺开。在这当中,诸多创新举措将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深度和温度。
石井街道将以专业化、市场化、全域化推进城中村物业化治理改革,推动物业服务全覆盖、无死角。与万物云城深度合作,通过 " 公共空间政府承担 + 私人空间个人付费 " 相结合的方式,从公共性和市场化两个层次形成环卫绿化、民生服务等 18 个 " 基础项目 ",停车管理、安全巡查等 16 个 " 增值项目 " 的服务清单 , 并逐步拓展服务领域,覆盖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方面。
创新物业管理服务模式,提供平台式、集约化、系统性的物业管理服务,实现传统小区物业向全域物管、综合空间、一体运作、党群服务、社区赋能相结合转变;
创新项目监管评估方式,推动项目监管由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控制、结果导向并重,建立物业服务评价监督体系,实现动态监管评估;
创新物业管理服务价值,督促企业做实 " 基础项目 ",支持企业发展 " 增值项目 ",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创新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打造社区党委领导下的 " 党支部 + 居民议事会 + 物业服务企业 " 的城中村治理模式;
创新社区物业管理自治机制,探索由社区股份公司作为责任主体,成立物业管理自治机构,负责组织提供物业服务等工作,努力实现街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个全新的物业化改革治理模式,带来的将是城中村与住宅小区生活品质均等化的未来生活,石井街道将立足未来所向、石井所需、企业所能,在党建引领下,着力推动基层未来治理和城市空间管理服务相融合、相促进,为居民群众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将有望成为坪山打造城市文明典范的精彩样本。
" 对症下药 ",创新打造 " 一站两室 "
"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党的建设要 " 铺天盖地 " 建起来,也要 " 顶天立地 " 用起来。石井街道在积极推进物业化治理改革的同时,出实招、下真功,针对不同领域 " 对症下药 ",在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当中,创新打造 " 一站两室 ",扎实推动群众诉求及时解决,真正实现了从 " 有形覆盖 " 到 " 有效覆盖 "。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 …… 在位于石井街道的深圳技术大学施工现场,处处是一派热气腾腾的建设场面。不可避免的是,紧张施工和生活有序经常会是一对 " 欢喜冤家 ",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热点。
施工人员来了,零散小摊小贩也来了,如何处理?工程车辆多了,周边道路环境更趋复杂,怎样解决?接到投诉立即出动,发现问题马上交办,然而在这样的实际操作中,石井街道敏锐发现,常规处置似乎难以从根本上杜绝矛盾与纠纷。
决胜未来 惟有创新。今年 6 月 16 日,石井街道办事处与市工务署技术大学项目部联合成立的群众诉求服务站、劳资纠纷调解室、驻街单位共建办公室(" 一站两室 ")举行了揭牌仪式。
" 一站两室 " 成立后,每天安排 2 名调解员在一线驻点,接待群众,受理纠纷,现场调解,街道为 " 一站两室 " 提供法律服务支持以及业务指导。通过党建引领、街企共建等方式,打破了管辖、条块壁垒,将管理端口下沉前移,充分调动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把涉及群众利益的每一件事办好、办实,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与此同时,石井街道还利用 " 民生微实事 " 项目,在施工人员集中区域,实施道路安全、绿化品质提升工程,安装健身器材,增设休闲桌凳等,同时开展 " 义起星期五 " 交通引导志愿服务、" 清洁家园 " 等活动,不断提升辖区和谐安定氛围。
据统计," 一站两室 " 投入运行以来,妥善化解劳资纠纷 22 宗,涉及 120 人,涉及金额 250 多万元,聚集上访事件降低为零,实现了从过去 " 不好管 " 到现在 " 管起来 " 的有效转变,交出了一份基层治理的亮眼答卷。
民生为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夜色渐浓,一场围绕城中村环境提升的 " 石井夜话 " 座谈活动正在田心社区举行,居民群众现场反映了划线停车位不够等问题,街道挂点社区的处级干部立即协调处置,迅速推动问题解决,并在一个月后召开反馈会通报情况,得到了居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处级干部每月 " 家访 + 夜话 "、干部职工每日 " 行走石井 ",这是石井街道为深入推进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的又一创新之举。精准摸清群众需求,全力当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穿线 " 针 ",切实聚焦矛盾纠纷的 " 易涝点 " 和社区发展的 " 薄弱点 ",112 个高效质优的民微项目全面推进,大量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擦亮了 " 幸福民生石井 " 的招牌。
将居民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诉求装进眼里,石井街道真正做到了 " 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
道路人车混行、标识不全,直接影响居民的出行安全和出行感受,如何 " 破题 "?石井街道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指挥棒,在今年 9 月举行了道路设施品质提升启动仪式,第一批 15 个项目拟投资 1270 万元,通过完善慢行系统、整治安全隐患、改善路口节点、提升道路品质等,以微改造为抓手,构建连贯通畅、安全有序的道路出行网络。如今,南坪立交、荔景南路等品质提升工作已全面完成,得到居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居民出行不便,搭乘公交需要步行约 20 分钟,怎样解决?今年 6 月,石井街道接到金龟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上来的问题后,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实地走访,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1 个多月后,通过多方协调联动,金龟社区田作公交站正式设立并开通,170 位常住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安心乘车,打通了公交出行 " 最后一公里 "。
" 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如今这一治理新格局正在石井街道悄然呈现。可以预见,随着城中村物业化治理改革的推进,未来定将涌现更多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 " 石井经验 "。
深圳晚报记者 叶洋特 通讯员 简妹湘 蔡传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