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夜幕初降,长明火静静燃烧,摇曳的烛光,闪烁在沉沉夜空中,映照着庄严肃穆的祭场 ……2021 年 12 月 13 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7:30,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内,一场为 30 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的烛光祭正在进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代表、医护人员代表、党员代表和学生代表齐聚在这里,共同点亮 3000 支蜡烛,用烛光悼念逝者,守望和平。
今年的烛光祭,首次尝试运用 5G、冰屏、虚拟 3D 人物动画等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助力场内场外隔空互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点亮烛光,寄托哀思。
【现场】
3000 盏荧荧烛光,寄托无限哀思
17:30,天色逐渐暗下来,祭场正前方的墙壁上,一个白色的花圈浮雕镶嵌在青砖墙上,中间是黑色的 " 奠 " 字。在下方,是跳动着的长明火,火焰照亮四周,让人肃然起敬。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长明火周围,摆满了正在燃烧的白色蜡烛,白烛拼成的 "12•13" 字样,与长明火共同映照着祭场。
仪式现场,小号手吹响《南京记忆》,童声合唱团唱响《蚕豆曲》。伴着悠扬的旋律,到场者手捧烛光,为死难同胞奉烛,告慰 30 万亡灵。
"6 年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还有 200 多位,如今仅剩 61 位,平均年龄 91 岁,他们是历史的活证人。随着史料展厅内照片墙上一盏盏灯光的熄灭,纪念馆以历史的紧迫感开展记忆传承的工作。"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 我们将会继续为世界记忆的传播努力,或许有一天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上的灯会全部熄灭,但是证言不息,记忆不灭,真相永在。"
连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 爷爷用生命保护了我,要把这段经历告诉更多人 "
今年的烛光祭,现场连线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阮定东老人。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时,阮定东还是个襁褓里的婴儿。爷爷抱着他逃难时,被日军刺成重伤,可是他强忍剧痛,紧紧抱着还是婴儿的阮定东,拼命爬上一条小船,过了长江后实在支撑不住,倒在了江边,被家人抬回六合,不久就去世了。
" 爷爷的事激励我下决心当兵,1955 年,我在部队当了军医。" 今年 84 岁的阮定东老人说,他的孙子曾写过一篇感谢爷爷的作文,让他很感动。" 孙子说感谢我,我又想起我的爷爷,他曾用生命保护了我。" 阮定东把爷爷的经历告诉了更多人,也希望当下的年轻人,牢记这段历史。
夏媛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的外孙女,在烛光祭 " 告慰 " 仪式上,她讲述了外婆的故事。夏淑琴老人作为战后赴日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她不仅向日本民众披露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还提起诉讼并胜诉。" 外婆的勇气鼓舞了更多人,我们将继续向前,在捍卫真相、尊重历史的同时,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连线国际友人:
传播历史真相,永远珍爱和平
现场,国际友好人士也通过视频的方式参与了烛光祭。日本友好人士松冈环,被称为 " 日本的良心 ",此前曾多次来南京参加国家公祭仪式。今年,松冈环女士通过视频参与,在视频里她遥祝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老人们身体健康。" 幸存者都是历史老师,他们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痛苦,希望他们能继续讲述自己的故事。"
△ 约翰 • 马吉的孙子克里斯 • 马吉通过视频连线参与了烛光祭
在当年的血雨腥风里,一批国际义士以担当、坚守与抗争诠释了人性的光辉。约翰 • 马吉就是其中一位,他不顾个人生死安危,用摄影机秘密拍摄下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起起暴行。这些珍贵镜头,成为留存至今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是揭露日军暴行的有力铁证。约翰 • 马吉的孙子克里斯 • 马吉,也通过视频连线参与了烛光祭。他说:" 祖父留下的影像帮助世人了解了战争的残酷,在风雨如晦的时期(他们曾)不忘伸出援手,希望(大家能)永远珍惜和平。"
在烛光祭仪式最后,大屏内出现了一名在 1937 年衣衫褴褛的小女孩,现场参加仪式的女孩伸出手与大屏中的女孩手指相触,刹那间,跨越时空,和平之花开满南京城。
现代快报 + 记者 徐梦云 马壮壮 / 文 顾炜 顾闻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