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 " 考古中国 " 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陕西西安江村大墓、河南洛阳正平坊遗址、甘肃武威吐谷浑墓葬群等 3 项重要考古成果。
会上,江村大墓墓主身份正式揭露——开启 " 文景之治 " 的汉文帝刘恒。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
" 江村大墓 " 与西安市区相对位置。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江村大墓地处西安东郊白鹿原的西端,东北约 800 米处为窦皇后陵,西南约 2000 米处为薄太后南陵,北部约 2100 米处为原国保单位霸陵所在 " 凤凰嘴 " 地点。
有观点认为,霸陵 " 因山为藏 ", " 凤凰嘴 " 的高崖就是霸陵址。此说法流传千年之久。然而,此前考古勘探确认 " 凤凰嘴 " 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为霸陵的可能。
那么,为什么说江村大墓,才是霸陵?
江村大墓:墓葬形制为 " 亞 " 字形,四周有 115 座外藏坑
汉霸陵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西端,陵区包括世传为文帝陵的 " 凤凰嘴 "、窦皇后陵、江村大墓、薄太后南陵,分布总面积约 30 平方千米。
2014 — 2016 年冬、春之际,犯罪分子先后盗掘了江村大墓外藏坑、薄太后陵外藏坑,盗出鎏金编钟、彩绘陶俑等汉代珍贵文物数百件。
鉴于江村大墓和薄太后南陵所面临的安全形势,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7 年 11 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汉陵考古队,对薄太后南陵西侧、江村大墓东北和西南区域内被盗严重的外藏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永赢介绍,本次发掘以保护和抢救文物为出发点,按照国家最新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开展科学的考古发掘工作,采用坐标控制整体布方、全面发掘的思路,对整个陵区(约 20km²)确定一个基点,统一布方,逐层揭取,全面提取资料。
他们注意运用航拍、三维建模、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等多种技术手段,加大科技考古的含量,系统全面地获取发掘信息,做好陵区各类信息的全面采集、记录和利用,建立了统一的考古资料数字化平台。
总体来说,江村大墓东距窦皇后陵约 800 米,墓葬形制为 " 亞 " 字形,地表无封土,墓室边长 73 米、深 30 余米,东墓道最长,约 135 米,南北宽约 10 — 40 米。墓室四周有 115 座外藏坑,平面形制多为长条形,长 4 — 90 米,宽 5 米左右,深 5 — 9 米。其西南角发现的 38 座外藏坑规模较小,长度多在 2 — 3 米,宽 1 — 2 米,深 8 — 10 米。江村大墓外围有卵石铺砌的陵园设施(暂名 " 石围界 "),边长约 390 多米,宽 1.5 米,石围界外侧四面正中有门址。推测可能为独立的帝陵园。在江村大墓、窦皇后陵外围还通过勘探、试掘发现了夯墙遗址,东西残长 1200 余米,南北宽 863 米,墙宽约 3.5 米,应为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的外陵园墙址,推测共处同一座大陵园内。
在外园墙以内,江村大墓东、西两侧发现两组外藏坑,其北侧探出建筑遗址 1 处;窦皇后陵周边也有 3 处建筑遗址。另外,在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之间发现一座 " 甲 " 字形墓葬。
勘探成果表明,江村大墓西、北 3000 — 4000 米的区域内分布有数十座 " 甲 " 字形大型汉墓,目前发现 3 组 20 多座。这些墓葬长 36 — 64 米,墓室边长在 11 — 20 米之间,深 11.5 — 17.3 米。根据其位置与规模来看,这些墓葬应为霸陵陪葬墓。
挖出了什么:出土各类陶俑,明器官印多枚
本次考古工作自 2017 年持续至今,勘探出土各类陶俑 1000 多件,金、银、铜、铁、陶质文物 3000 余件。
2017 年开始,考古队对江村大墓东北、西南区域的 8 座外藏坑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位于西南角的两座小型外藏坑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形制,长 3.5 米,宽 2 米,深 7.5 — 9 米,坑内清理出马骨一具,另有塑衣陶俑、陶盆、陶罐等各 1 件。其余外藏坑均为带斜坡道的竖穴土圹,长度在 6.5 — 72 米之间,宽 3 — 6 米,深度 6 — 9 米不等。坑壁两侧有 " 之 " 字形台阶,底部有木椁遗迹。坑内遗存主要有:着衣式陶俑(个别戴有刑具)、陶器、铁器、铜器,以及漆木器遗迹等。
值得一提的是,外藏坑中还清理出 " 中司空印 "、" 中司空丞 "、" 山官 "、" 仓印 "、" 厩廥 " 等明器官印多枚。根据文献记载," 内官 " 和 " 千人 "、" 司空 " 都是当时的中央官署机构的职官名称。考古研究表明,西汉帝陵的外藏坑代表地下王朝的中央官署机构,只有皇帝或者诸侯王身份的人才能这样陪葬,既然江村大墓的外藏坑出现了西汉中央官署的名称,那么,其墓主的身份只能是当时的高等级贵族人物。
2018 — 2019 年,为配合基本建设发掘了江村大墓西南约 3900 米处的 23 座汉墓,其中 4 座 " 甲 " 字形大墓,均为竖穴木椁结构,最大者全长 54 米,墓室东西长 20 米,宽 18 米,深 16 米。该墓虽被盗严重,但仍清理出土玉衣片 2000 多枚,以及伎乐俑、陶编钟、编磬等珍贵文物 200 余件。另外,其它墓葬还出土了带有 " 襄城家 " 铭文的铜鋗等文物。
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
马永赢说,根据以上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成果来看,江村大墓及其周边的遗迹,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陵区,与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等西汉帝陵形制要素相近,平面布局相似,整体规模相当,并有显而易见的发展演变轨迹。" 结合文献记载,我们认为江村大墓应为汉文帝霸陵。"
本次考古工作否定了 " 凤凰嘴 " 为汉文帝霸陵的传统认识,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陵的名位问题。包括汉文帝霸陵在内的西汉帝陵规模、形制、布局及内涵的基本掌握,为西汉帝陵制度形成与发展演变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考古资料,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霸陵的双重陵园、帝陵居中、象征官署机构的外藏坑围绕帝陵布局等,均为西汉帝陵中最早出现,表明了皇帝独尊、中央集权的西汉帝国政治理念的初步确立;霸陵平面格局上承长陵、安陵的 " 无为而治 ",下启阳陵、茂陵,平陵及杜陵的 " 独尊儒术 ",是西汉帝陵制度发展演变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折射出西汉帝国国家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
霸陵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中,印章、封泥及其它带字文物等,证实了 " 陵墓若都邑 "、帝陵 " 模仿现实中的西汉帝国 " 的建设理念。
马永赢说,考古工作者也及时提供汉文帝霸陵区,特别是江村大墓的最新考古资料及相关建议,协助规划编制单位、地方政府划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范围,以促使其尽快公布汉文帝霸陵、薄太后南陵的保护规划。
来源 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摘自马永赢研究员的报告 PPT
编辑 王欣 实习生 陈庆庆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