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4 日,在以 " 慈善与金融的链接 " 为主题的平安大讲堂活动上,中国平安宣布成立全国首只碳中和慈善信托,初始规模为 590 万元,并公布了支持首批国家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方案。这是平安持续深化 " 金融 + 科技 "" 金融 + 生态 " 战略,打造有温度的金融的又一举措,是探索 " 金融 + 公益 + 绿色发展 " 的有益尝试。
▲全国首只碳中和慈善信托在深成立
平安信托家族信托高级投资副总监赵青表示," 信托产品具有制度与金融双重优势,可以增强慈善资金造血和慈善项目可续运作能力,并且具有制度性、灵活性、独立性、保值增值、监督监管等独特功能。据悉," 平安碳中和绿色金融发展慈善信托 ",旨在围绕碳中和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包括但不限于资助、支持和推广绿色低碳优秀项目;为倡导和普及绿色金融理念传播组织开展相关领域公益活动;通过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补贴贫困群体使用清洁能源等等。
依托全国首只碳中和慈善信托的成立,平安普惠正式推出新的公益行动—— " 平安守护者行动 - 国家公园 " 系列项目,通过与国家公园合作,关注并支持一线生态守护者,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实现碳中和。
平安普惠品牌管理部总经理程瑞介绍," 平安守护者行动 - 国家公园项目 " 将充分发挥各方的专业优势,助力一线生态守护者,支持生态林改造与恢复。围绕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植物,重点关注国家公园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程瑞介绍,经过实地调研," 平安守护者行动 - 国家公园 " 形成了 "1+N" 执行模式,即:1 个生态守护者群体,N 种支持方式;1 个关键物种,N 种所在地生物物种受益;1 个国家公园,满足 N 种社区发展需求;1 个支持模式,N 个国家公园或地区因地适宜实施;1 个关键项目,N 家企业共同参与等。以 "1" 为本,关联不同的社群、物种、企业,联动更多社会资源做好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此次平安大讲堂活动上," 平安守护者行动 - 国家公园项目 " 宣布以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分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珲春公园为第一期落地区域。项目计划第一年实现支持 100 位生态守护者及栖息地改造,守护 1000 个动、植物物种,守望 10000 平方公里土地。
▲平安大讲堂活动现场
结合平安特色的公益金融模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助理兼慈善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黄浠鸣分享了对企业公益慈善如何与 " 碳中和 " 等社会命题结合的观点。她指出,金融机构要促进自身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助力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和激发慈善新动能,更需要联动更多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近年来,中国平安发起 " 低碳 100 行动 "" 万亩平安林 "" 妈妈的针线活 " 等多个公益活动,积极发动社会多方力量助力国家战略落地。其中,平安林已在全国 20 个省份落地,覆盖面积达 16500 亩;策划创立的 " 妈妈的针线活 " 妇女手工创业公益项目,通过对回收旧衣物进行二次艺术加工设计,为大凉山彝族妇女增加经济收益,解决贫困问题;平安租赁推出 " 金色阳光之路 " 公益项目,为偏远山区的小学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为 2300 余名孩子送去了绿色光伏能源,帮助改善学习生活质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深圳晚报记者 王新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