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朱强 记者 杨晓冬 文 / 摄)" 与人言,宜和气从容。""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12 月 16 日,现代快报记者探访南京栖霞区尧和路发现,曾经绿化破损严重、油烟扰民集中、居民投诉不断的背街小巷,如今摇身一变成了 " 和 " 文化特色街巷," 和 " 字元素随处可见。今年以来,栖霞区围绕 15 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任务,通过 " 微改造 "" 微景观 " 等手段,推进精品街巷和美丽街区创建相融合,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 尧和路出新后
整治油烟、增添景观 …… 街巷日常功能性更加丰富
据了解,栖霞区尧和路作为尧化街道最早形成的背街小巷,是典型的 " 上宅下店 " 结构,沿街商户多为中式餐饮,油烟高排、噪音扰民,居民投诉不断。而道路两旁过高的花坛、无人修建的树枝遮挡住了店铺门脸,也让商户苦不堪言。
针对此次背街小巷整治,栖霞区尧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李金海表示," 前期我们进行了多次实地走访、多轮研讨磋商,最终决定从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落实长效管理等方面着手。"
李金海说:" 我们对道路旁花坛绿化进行规范修剪、重新补植,同时降低花坛高度,提升过往行人、车辆对沿街商户关注度;使用隐形井盖,解决道路井盖较多且高低不平、部分破损的问题,消除市民出行安全隐患;整治油烟,统一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破解民生难题;规范店招标牌,定期清洗维修,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门头进行整改。"
" 现在马路边宽敞整洁,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沿街商户吕先生在这里经营餐馆已经有 6 年了,从前街边台阶高、绿化遮挡,让餐馆生意较为惨淡。自开展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后,站在马路边一眼就能看到吕先生的店面,关注的人多了,餐馆的生意也好了很多。
△ 尧和路出新后
△ 尧和路出新前
此外,栖霞区城管还充分挖掘尧和路文化底蕴,打造 " 和 " 文化特色街巷,通过微改造、微景观等手段,打造 " 和 " 文化绿岛标志;统一设置空调外机栅栏,印制中国传统 " 和 " 文化名言佳句,宣传彰显和谐文化氛围。同时,增加人文关怀,增加残疾人通道、非机动车停放区、整体夜景美化及儿童休闲区。在提升尧和路整体视觉景观效果的同时,背街小巷的日常功能性更加丰富。
深挖人文历史,栖霞区推进精品街巷和美丽街区创建相融合
栖霞区城管局市容科科长祁抗抗介绍," 今年以来,栖霞区围绕 15 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任务,通过深挖人文历史底蕴,体现区域特色文化内涵,实施小手术‘微改造’项目,打造一批有文化品位、创意特色和实际功效的微景观。由点到线、由线到块,凸显尧和路等‘精品街巷’建设规模效应、示范效应、溢出效应,推进精品街巷和美丽街区创建相融合,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同时,栖霞区通过创新管理手段,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模式,积极落实路(街巷)长制。在龙潭街道龙韬路出新过程中,以 " 创建城市治理精品示范街 " 和 " 栖霞区路(街巷)长工作室 " 为主题,着力打造 " 一把红哨(路长吹哨)管调度,一张网格管机制、一套标准管服务 " 的工作机制,从道路出新和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全面出新,并建立和完善 " 路长制 " 管理流程等规章制度,切实做好背街小巷的长效管理,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对城市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部分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