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1-12-16
《文化推动世界城市活力报告》重磅发布,全球专家共话文化推动城市创新发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 / 文 顾闻 / 摄)追寻城市之根,传承悠悠文脉。12 月 16 日下午,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重头戏之一—— 2021 世界城市遗产与创新论坛在南京门东三条营历史文化街区小东园内举行。论坛以 " 文化遗产激活-迈向可持续的城市创新 " 为主题,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探讨城市在面对遗产和文化时的创新路径,分享世界各地的最佳实践。值得关注的是,《文化推动世界城市活力报告》在现场重磅发布。南京作为全球案例被提及,其在文学文化方面的活力指标引人注目。

《文化推动世界城市活力报告》重磅发布,南京指标优异

一座城市的文化,是它的基因、灵魂和特质所在,助推城市创新发展。

" 南京是世界城市文化论坛组织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 开幕式现场,世界城市文化论坛组织主席、伦敦市副市长贾斯汀 . 西蒙斯通过视频向此次论坛的举办发来祝福。她说,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此次举办世界城市遗产与创新论坛的机会,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2019 年,南京正式加入这个现今最高级别的国际城市间文化交流平台。去年南京加入后与论坛组织首次合作举办了世界城市文化空间与夜经济发展论坛。今年名城会期间,世界城市文化论坛组织与南京合作举办 "2021 世界城市遗产与创新论坛 "。论坛现场,世界文化与创意领域的专家、全球城市咨询机构创始人兼负责人大卫 · 亚当发布《文化推动世界城市活力报告》。他本次发布的报告是在去年发布的《创造健康的夜经济 -- 世界城市的关键文化指标》的基础上编写的。今年的报告通过研究 12 个城市与文化相关的各方面,例如文化创造、文化策划、文化企业家方面等等,列出了一个城市经济和文化活力的指标。大卫 · 亚当从不同维度阐释城市如何提升文化活力,指出 " 文化活力促使城市发展,培育创意经济 "。

值得关注的是,南京的优异表现被大卫 · 亚当屡屡提及。" 南京在文学文化指标方面表现得很好,是这个领域中成绩最好的城市之一。" 他提到,从数据来看,像南京、深圳和成都这样快速崛起的城市,在文化活力方面均衡发展。

正如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李千目在致辞中所提到的,南京在探索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走在前列。科技创新和文化保护相辅相成,让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像南京的城墙、大油坊巷和夫子庙,这些都是很好的证明。在保护中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中保护,南京已形成了一个互相促进的良好生态,保留了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忆,让生活更加美好。

极美南京,文学连接起 2500 年建城史,链接人民的美好生活

南京,山水城林皆是诗,人文底蕴也文学。两年前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授予 " 文学之都 " 称号。今年,首批 109 处南京 " 世界文学之都地标网络 " 挂牌,更多的文学基础设施 " 落地开花 "。南京,正以开放包容之姿,加强和世界其他城市的文学交流,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让南京文学、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交相辉映,让世界感受来自 " 文学之都 " 南京的热情与影响力。

△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秘书长闻一武

活动现场,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秘书长闻一武进行了《面向社区的城市文学空间计划》的主旨演讲。他说,南京出台了《文学之都建设规划纲要》,其中提到重点打造 1 个枢纽性的文学客厅、N 个示范联动的 " 文学 +" 空间、X 个以共享坐标关联的文学场所。" 希望通过文学客厅这个‘总纲’浓缩南京文学的十个维度,包括文脉的长度、成就的高度、包容的器度、交流的广度、作品的浓度、圈层的厚度、网络的密度、活动的热度、传承的风度以及人文的温度等。"

△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鲁安东分享

携一卷书,走一段路,遇见一座 " 文学之都 ",邂逅一场文化盛宴。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鲁安东介绍,南京关于 " 世界文学之都 " 的设想是一个总分结构,一是前所未有,二是到运用新的科技联系到每个南京人。" 人们遇见分散在城市里的文学地标,根据自身的认知、兴趣以及爱好,在智慧手段的支持下,在城市空间中与文学产生连接。"

鲁安东说,南京目前正在建设一座文学馆,同时在规划 10 条文学之都小路。其中,鸡鸣寺附近的六朝文学小路、颐和路的现当代文学小路、门东门西的明清文学小路等 3 条小路,将在明年春天和大家见面。这也意味着,今后人们行走在南京的街头巷尾,将与文学小路邂逅,在文学屋檐下触摸文学。更重要的是,南京正在做一个云上的 " 文学之都 "," 我们正在做一个‘文学之都’的数据库。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定位到每一个坐标点,也就是说我们看上去‘文学之都’是几个场馆,一组路径和几百个散点,但是背后实际上是一个大的云上的‘文学之都’。"

聆听世界城市文化遗产与创新之声,全球案例精彩 " 云分享 "

△ 国外专家线上分享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论坛上来自全球各地的嘉宾还就城市文化遗产与创新展开了交流与探讨。

多伦多市政府文化艺术部高级文化事务官员洛里 · 马丁讲述多伦多如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水空间。多伦多的滨水区复兴项目已经持续了 20 年,这个项目希望将打造一个连接多伦多内港和安大略湖的更自然、更健康的河流,与此同时又能够消除 700 多亩城市土地的内涝风险。

上海合作组织代表、中科文旅董事总经理张达作了《上合国家文旅产业协同创新计划》的分享。他表示,正在与相关产业专家研讨,如何通过上合八大奇迹,上合国家奇迹,共同打造上合国家之间独立的文旅产业的发展带。"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依托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网络,去打造每一个城市独特的名片。"

爱丁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学之都信托基金主任艾莉森 · 鲍登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学之都诺里奇国家写作中心首席执行官克里斯 · 格里布向与会者介绍了爱丁堡和诺里奇这两个 " 文学之都 " 开展的一些项目,将文学切实纳入到了城市的发展之中。

英国利物浦大学建筑与视觉艺术中心主任理查德 · 科克、莫斯科中央图书馆馆长玛利亚 · 普里瓦洛娃,以及魁北克加拿大研究所总经理多梅尼克 · 勒米厄也分别作了精彩的案例分享。据悉,世界城市文化论坛的区域合作论坛,是各成员城市寻求协同合作的重要渠道,实践案例和此次论坛成果都将在论坛组织的 " 朋友圈 " 和官网进行发布。

(主办方供图 编辑 范文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