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轨道交通而言,今年又是一个 " 丰收年 "。
前三季度,内地新增洛阳、嘉兴、绍兴、南平 4 个运营城市,全国(不包含港澳台,下同)的网络版图,已扩容到 49 城。同时,上海、重庆、广州等 17 个城市,在前三季度也都有新段线开通。
临近年底,还有一大批新线已蓄势待发。
长久以来稳坐运营里程 " 第一梯度 " 的两座城市——北京、上海,今年都有大动作。
目前,北京在建线路共 15 条,总长 291.3 公里。其中,包括冬奥支线(11 号线西段)在内,有 7 条线路今年 9 月已全部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待本月 " 七线齐发 ",北京今年的通车线路数量将成为历年之最。
上海轨交网络中重要的一块 " 拼图 ",也将在今年落地。作为最后一条大规模穿越其市中心的轨交线,上海地铁 14 号线即将开通。加上同样预计年内通车的 18 号线一期北段,其地铁运营里程距离将突破 800 公里,运营里程数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这样的 " 热闹 " 实际上已持续了三年有余。
视线拉长,2018 年 7 月,在暂停近一年后,国家发改委重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批。当时,同步提高的 " 门槛 " 让许多中小城市地铁梦碎,但满足条件的头部城市,开通新线的脚步却不减反增。
2018 年,青岛一口气开通 124.6 公里线路;2019 和 2020 年,成都分别以 105.9 公里和 216.3 公里的新开通里程蝉联 " 冠军 ";今年,包括北京上海在内,全国前三季度的新增已达 583.7 公里,年内预计还将增加 500 公里左右。
一番你追我赶之后,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的 " 里程前十俱乐部 ",已完成一轮 " 换血 "。
轨交审批重启前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全国前十城位次变化(注:虚线框中为当年 GDP 排名不在全国前十名的城市;蓝色框内为当年最后一次入榜城市;橙色框内为当年第一次上榜城市)城市进化论根据中国轨道交通协会数据、公开报道整理
杭州、青岛 " 闯入 " 前十
早在 2017 年,国家发改委暂停轨交建设审批,当年底 GDP 排名全国前十的城市中,只有苏州和杭州轨交运营里程在十名开外——苏州卡在第 11 名,杭州第 14 名。
杭州的疯狂 " 收割 " 始于 2020 年。当年底以 169.7 公里的成绩,高居全国轨交新增里程第二,也最终跨入里程榜前十城市名单,位居第 9 名。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杭州排名未变。
这背后,赛事 " 红利 " 功不可没。
2018 年年末,杭州《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2 年)》获得调整,新增 68.3 公里。当时国家官宣的 " 原因 " 正是:" 杭州作为 2022 年亚运会举办城市,要提升其公共交通体系,对城市高质量发展以及国际重大赛事的服务保障能力。"
今年,杭州的冲刺仍在继续。前三季度,杭州已开通 3 条城轨段线,数量是全国最多。新增 26.1 公里里程后,其总运营里程也已达到 326.7 公里。
更多新线还将在亚运会前开通。
目前,杭州地铁 7 号线后通段已全线洞通,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开通运营;根据最新报道,作为 2022 年杭州亚运会配套建设工程,其 3 号线正按计划推进,预计亚运会前建成;10 号线一期也已恢复工程开工,预计 2022 年五月底前完工。
另一个入围前十的是北方城市青岛——从 2017 年的 22 名,一路猛冲到 2018 年的 11 名、2019 年的 13 名,然后在 2020 年占据第 10 名的席位并保持至今。
今年 9 月,青岛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规划正式获批,共 7 条线 139 公里,总投资约 1000 亿元。根据当地报道,今年年底前青岛将实现 2 号线二期、5 号线、7 号线二期三条线路的开工。
天津、大连 " 出局 "
有人上位,就一定会有人出局。
2018 年,轨交里程排名第 9 的大连下跌一位,次年跌出前十。2020 年,原本排名第 9 的天津也没能守住前十的位置。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回看这两座城市的经济排名,也呈现出相似的形势。
以天津为例,在其即将跌出运营里程十强榜单的前一年(2019 年),天津的 GDP 排名从全国第 6,滑落到第 10。2020 年,天津 GDP 正式跌落全国十强,同一年,其轨交运营里程排名也被淘汰出前十。根据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这一格局仍将延续。
回头看,天津上一次开通新线是 2019 年,大连则要追溯到更早的 2017 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大连地铁 13 号线,以及天津首条全自动运行线路──地铁 6 号线二期,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分别开始载客试运营和初期运营。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18 年国家重启轨交建设审批后,目前已有 20 个城市获得新批复,这两座城市依旧榜上无名。其实不难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城市的竞争力变化——毕竟新线开通,有人坐、有钱修,缺一不可。
2018 年国家重启审批时,新出的 "52 号文 " 较 15 年前的 "81 号文 ",就对申报地铁城市的人口、公共预算收入、政府债务等 12 道 " 门槛 " 都进行了提高。例如,地区生产总值 GDP 的指标要求,就从原有的 1000 亿元变成了 3000 亿元,翻了三倍。
回到轨交运营里程的 " 十强榜单 ",近几年城市的位次变化,也印证着这一点。
南京 " 三连跌 "
南京一度冲得很猛。许多基础建设工程,在 2017 年与 2018 年之交集中建成。2017 年 10 月,南京地铁运营里程只有 258 公里,落后于深圳的 285 公里。但到 2018 年春节前,南京连续开通多条地铁,反超深圳。
当年,南京城市轨道交通共新增 131.9 公里,高居全国首位。已有不少观点指出,这或与几年前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落地南京有关。不过享受赛事 " 红利 ",也有节点和周期。
从 2019 年开始,南京已近三年没有新线开通。在竞争激烈、不进则退的轨交里程十强榜单上,南京是唯一位次连年下跌的在榜成员:从 2018 年的第 4,到 2019 年的第 5、2020 年的第 6,再到今年前三季度的第 7。
好消息是,时隔三年南京终于要再迎新线:南京地铁 2 号线西延线,以及南京地铁 S6 号线,即南京地铁建设的第一条跨市域的轨道交通线——宁句城际,预计都将在本月内开通。
不过,想要再现其 2017 年前后的通车高潮,可能还需些时日。根据 2018 年国家重启轨交建设审批后获得新批复的城市名单,南京并不在列。
且相较于成都、武汉、深圳的获批规划已到 " 第四期 ",南京的上一次获批,还要追溯到 2016 年的 " 第二期调整 "," 第三期 " 批复至今仍无动静。
" 等位者 " 苏州、西安
被称为 " 最强地级市 " 的苏州,从 2017 年至今轨交里程一直徘徊在 11、12 名,2019 年也曾短暂地出现在前十强名单,后被青岛超越。不过从现有运营里程上看,苏州还有进位的可能。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截至今年前三季度,青岛 255 公里,苏州 254.2 公里——两者差距甚至不足 1 公里。对比今年新线开通情况,两座城市都各 " 上新 " 一条线:6 月底,苏州已开通一条地铁 5 号线;年底前,青岛也将开通一条地铁 1 号线南段。
再看规划,苏州是 2018 年国家重启批复后全国第一个迎来新批复的城市。当年 9 月,苏州第三期建设规划得到批复,所涉里程 137.4 公里共 4 个项目。与青岛第三期规划里程,仅仅相差 1.6 公里。
两座东部的经济强市在这边打得火热,西北部重镇西安也不甘示弱。凭借区位优势,以及早在 2019 年就已破千万的人口吸引力,西安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并不小。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城市轨道运营里程在 250-300 公里区间的,除了苏州和青岛,就只有西安一座城市。且后者较前两者的差距,不超过 3 公里。同时,西安最近的一次建设规划获批也已到 " 第三期 ",所涉的 7 个项目总里程多达 150 公里。
未来,谁能先一步挺进 " 里程前十俱乐部 ",值得期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