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他们,读书治学,怀抱济世之心," 以天下为己任 "。
他们,饮酒、烹茶、焚香、赏花,生活优雅,淡泊闲适。
他们是一群宋代士大夫。
12 月 18 日,由浙江省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携手打造的跨年大展 " 宋韵——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 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开展。现场,来自 38 家考古文博机构收藏的约 300 件宋代文物精品,讲述了宋代士大夫们的故事。
众多文物中,浙江台州市南宋赵伯澐墓出土的圆领素罗大袖衫,浙江武义县南宋徐谓礼夫妻合葬墓中出土的徐谓礼文书、南京博物院藏的《朱熹与某侍郎书札》都是 " 国宝 ",平常难得一见。
【看点 · 养成】
南宋 " 公务员 " 如何养成?
国宝文书再现他的 30 年官涯生活
徐谓礼?谁?南宋名臣徐邦宪之子。他的宦海生涯如何?
走进展厅,徐谓礼文书映入眼帘。" 告通直郎徐谓礼计奏被旨如右符到奉行 "…… 尽管 760 多年过去,文书上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见。细细读来,文书上的内容,生动勾勒出了南宋 " 公务员 " 从低层到中级的仕宦履历,展现了南宋中后期文书制度、官员管理、政务运行等政治面貌,犹如一部南宋官制百科全书。
△徐谓礼录白印纸
南京博物院陈列艺术研究所所长万新华介绍说,徐谓出生于婺州武义,13 岁时父亲徐邦宪辞世,20 岁时因父入仕,以京官起步。30 多年宦海生涯,官阶从第三十阶 " 承务郎 "(从九品)升迁至第十八阶的 " 朝散大夫 "(从六品)。
徐谓礼文书共 17 卷,两万三千多字,包括 " 录白告身 "" 录白敕黄 "" 录白印纸 " 三类,完整再现了他的宦海生涯。
△徐谓礼录白印纸
专家介绍说,徐谓礼文书当时是卷成一轴,装在一个金属制的圆筒里,而后,整体蜡封,放在徐谓礼身边的。而文书之所以能如此完好,还在于,徐谓礼夫妻合葬墓中有大量的水银。溢满整个古棺的水银,让整个墓葬在地下形成了恒温恒湿的状态,很好地保护了古棺中的文物。
据了解,国宝文书将分两期展示:第一期展出徐谓礼录白告身第一卷、录白印纸前六卷,第二期自 2022 年 1 月 25 日开始展出录白告身第二卷、录白敕黄和录白印纸后六卷。
【看点 · 生活】
衣着,宽衣大袖,讲究品质
如果说,展览上篇讲述的是南宋士大夫的养成记,那么下篇呈现给公众的则是,南宋士大夫们的文娱生活。展览布置也非常精巧:用 " 文房四士独相依 "" 垫巾风度人争看 "" 人间有味是清欢 "" 一曲新词酒一杯 "" 晴窗细乳戏分茶 "" 辟邪炉暖起微烟 "" 小瓶春色一枝斜 "" 仙佛将何佐佳政 " 八首苏轼、晏殊、陆游等宋代士大夫诗词串起士大夫精神生活的 8 个篇章。
文人士大夫们的生活究竟如何?先从穿着说起。
圆领、直袖、宽大的袖口,淡雅的颜色 …… 展览中,台州市南宋赵伯澐墓出土的圆领素罗大袖衫是修复后首次亮相。
△圆领素罗大袖衫
南京博物院社服部工作人员王维宇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件衣服以轻透素罗制成,是唯一存世的宋代公服,经历八百年,虽然颜色褪去,却光彩依旧,足以体现宋朝服饰的特点。" 宋代崇尚质朴典雅,所以衣服上没有鲜艳的图案,但仔细看其实能看出,上面的金帛织的是很细致的。"
王维宇说,出土时,赵伯澐一共穿了 8 层衣服,这次展览展出的是最外面的一层。这次展览,还展出了菱格朵花纹绮开裆单裤。" 这是当时的一套里的。裤子的主面料是斜纹起花的绮,菱格朵花纹似寓意吉祥的叠胜。辅助面料则是绢。"
相隔不远的展柜里,放着一双小巧的 " 罗双双 " 银鞋。由于时间久远,鞋子呈暗黑色,鞋子小巧精致,鞋头三角形的。这双鞋是谁穿过的吗?王维宇说,这双银鞋是南宋易学大师史绳祖为纪念原配罗双双而做。每只鞋由三块银片(鞋底一片、鞋面二片)焊接而成,细看鞋底,还能看见錾刻其上的 " 罗双双 " 字样。
吃喝," 一日三餐 " 从宋朝开始
饮酒、烹茶、焚香、赏花 …… 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们过着优雅、闲适的生活。
东阳市金交椅山宋墓出土的银鎏金云龙纹箸瓶、潮州市青山宋墓出土的银碗、银匙箸 …… 展厅中的盘、碗、筷、筷筒都很精致吸睛。
南京博物院的王维宇介绍说,宋代,文人雅士喜欢雅集宴饮,常用的筵席用品有碗、盘、碟、勺、筷子、筷筒等,成套组合,典雅精致。文人雅士们饮食讲究意趣,寻常的粟麦饭粥,瓜果蔬菜都能别出一番风味和诗意。
" 宋代经济发达,《清明上河图》上随处可见的餐馆便可见一斑。" 王维宇说,宋代下馆子是一件非常方便的事。宋代人吃饭的模式与现代人差不多," 筷子会放在专门的筷筒里,还会在旁边放上一张纸花,也就是现在的餐巾纸,哪怕顾客只点了一份黄瓜、一壶酒,也会上齐一整套餐具。" 而 " 一日三餐 " 的说法,也是从宋代开始的。
一曲新词酒一杯,宋代人对喝酒也颇有讲究,用来盛酒的大小、颜色、形状不一的瓶子被统一称作 " 经瓶 "。王维宇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瓶装酒的说法其实是从宋代开始的,宋代之前,人们去打酒,一般用一升或一斗来计量," 宋代人以经瓶贮酒,当时计量酒的单位为‘一经’相当于现在我们说的‘一瓶’,具体数值与现在的‘一斤’也不一样。"
文娱,音乐修心一样不能少
" 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展览展出了各类笔、笔架、墨、水盂、砚、印章等文房用具。
其中较为独特的水晶笔架,晶莹剔透,雕作五座山峰,连绵起伏,中央主峰最高,侧峰对称地向左右递减。而展出的抄手砚像个木盒," 下面是空的,手可以抄进去端会比较稳。" 王维宇介绍。
宋代 " 崇文抑武 ",文人将文房四宝视作相伴一生的重要物品,这些 " 文房诸友 " 体现出了士人潇洒的情怀和高标自立的精神世界。
△莲社图
平时,他们也很注意修身养性。南京博物院捧出的《莲社图》再现了宋代文人雅士们的修身场景。图中,陶渊明因腿疾被抬归,谢灵运骑马而至,尊者佛陀耶舍与佛陀跋陀罗相对坐于岩石上 …… 王维宇介绍说,宋代文人士大夫常出入佛道修养身心,文人士大夫与高僧大德、仙道羽客交游密切,促进了儒家思想与佛、道宗教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大晟夷则铜钟
南宋士大夫流行 " 复古 "。展厅中," 大晟夷则钟 " 钟钮为两条相对的夔龙,钟身饰云雷纹及乳钉纹,钲部正面阴刻篆书 " 大晟 ",背部刻 " 夷则 "。王维宇介绍说,宋代宫廷隆礼作乐,大量铸造青铜礼器、乐器为主的礼乐用器。大晟编钟是仿照当时出土的春秋时期宋公成钟式样铸造,用于庙堂祭祀演奏雅乐。" 全套编钟计 12 编,共 336 枚,这是其中一枚的编钟。" 王维宇介绍说,通过改变编钟壁的厚薄,给不同的调定音准,形成绝对音准,这让当时全国的礼乐可以进行统一。
现代快报 + 记者 储希豪 丁梦莎 胡玉梅 / 文 顾闻 / 摄影 视频制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