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8 日上午,被称为 " 湾区之眼 " 的文化地标——湾区书城(含湾区民俗馆)正式开工。作为深圳 " 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 " 之一,湾区书城(含湾区民俗馆)是深圳出版集团落实市委市政府 " 一区一书城 " 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建设 "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 的重点项目,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市重大文体惠民工程。
建设湾区之眼,树立城市文化生态核
湾区书城项目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的前海城市新中心,宝安中心区中央绿轴东侧,因其双玉盘的设计理念,被称为 " 湾区之眼 "。
项目占地 6.6 万平方米,首创书城与民俗馆相结合的模式,建筑面积 13.1 万平方米(含湾区民俗馆 1 万平方米),高度 12 米,地上、地下各两层。地上建筑面积 3.5 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主题书店、湾区民俗馆、策展空间、文化交流平台等;地下建筑面积 9.6 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公共阅读、亲子活动体验、剧场、文化发布厅及服务配套等。项目总投资约 23 亿元,于 2021 年 12 月动工,2024 年 12 月竣工,2025 年开业,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负责工程项目管理。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举办文化活动超过 800 场次,年均接待读者超过 1000 万人次。
突出岭南特色,促进湾区文化认同
湾区书城以知识服务为核心,以推广全民阅读、凝聚大湾区文化认同为主旨,以品质文化生活引领为方向,实施数字化智慧运营、群落式书店排布、标签式社群搭建等业态创新,打造集知识成长、文化发布、艺文展演、科创展示为一体的复合式多元文化服务平台。
其中,湾区民俗馆作为湾区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岭南、粤港澳大湾区民俗为特色,兼具展示与体验、研究与传承为一体的国际性活态化公益文化场馆。湾区书城和民俗馆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和文化辐射的重要平台,对凝聚大湾区文化认同,服务港澳台,塑造湾区人文精神,打造湾区精神家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
打造天圆地方,城市自然相融共生
湾区书城秉承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与宝安区中央绿轴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湾区书城项目以 " 玉盘 " 为设计理念,书城与民俗馆的形体呈两个圆形矗立其上,仿佛两个温润的玉盘,与宝安中心区中央绿轴另一侧方形建筑宝安区图书馆、宝安青少年宫相呼应," 湾区之眼 " 呼之欲出,形成 " 天圆地方 " 的整体格局,构成一个有浓郁文化气息的生活空间,为市民提供多方位、多样化的文化体验。
湾区书城采用 " 把建筑敞开 " 的设计策略,开敞式设计将地下地上空间相连,逛书城的体验可以在室内外自由切换,是公园里的书城,又是书城里的公园。在这里,建筑就是城市,而城市被装进了自然,文化体验永不打烊。
湾区书城建筑内部空间借鉴 " 曲水流觞 ",将阅读路径串联,而楼梯与坡道则被设计成 " 书山 " 与 " 玉带 ",共同打造诗意文化体验。
聚合创新业态,创造下一代新生书城
湾区书城将以知识传播引领湾区文化发展为愿景,以书为魂,延伸多元文化,打造沉浸式文化世界,契合深圳城市特质,创造一个不断自我迭代的文化更新场,全方位创新业态、沉浸式文化体验。
文化主题融合空间:湾区书城创新推出标签式主题书店群落,搭配同属性文化业态和文化活动,通过沉浸式场景的打造,为读者提供人文万象、艺术廊桥、国风文学、成长创作等文化主题融合体验。
文化发布厅:湾区书城将采用 " 文化新生概念 + 场所提供 " 的方式承担湾区文化发布功能,通过论坛、发布会等形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布平台和文化发声高地。
艺文展演空间:湾区书城将以千面一厅理念打造兼具演奏、剧目、会议、讲座、放映等多种功能的文化剧场,以 7×24 小时模式打造全天候开放的综合策展平台,以文化研习为宗旨打造以文会友主题聚集空间。通过源源不断的社群碰撞和文化交流,缔造湾区文化盛景。
科创展示:通过科技融于文化,将历史场景、历史人物再次呈现,以第一人称视角,解构文化事件,以科技智造为核心,打破现实壁垒,以文化内容 + 科技展示的方式,打造全场景沉浸式的室内时空隧道,体验科技带来的无限可能。
深圳出版集团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 " 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 " 战略,构建大书城和小书吧互为呼应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目前已在深圳建成 6 座超万平米大型书城,50 家特色书吧,每年接待市民读者 2000 余万人次,成为深圳重要的文化标识和精神符号。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方舟
摄影 余海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