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不善、运行不好,是长期困扰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黔南州坚持把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通过压实管理责任、创新管理方式、保障管理经费,持续为农村饮水安全护航,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通过实施城镇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5339 处,5224 处集中供水工程,惠及人口 352.68 万人。
惠水县长田乡双庆村用上干净自来水
从喝水难到有水喝
" 现在家里通了自来水,洗菜、做饭、洗衣服,都不用走半个小时用马去驮水了。" 平塘县大塘镇水沟村村民王国英说,以前遇到干旱的时候,村子里的人没有水喝,她们就用马到距离村子半个小时的地方去驮水回来。
王国英口中的驮水历史,发生在 2010 年。当年,云、贵、川、桂等西南五省区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海拔 1300 多米的大塘镇水沟村,成为了受灾严重的地方之一。为了让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喝上水,王国英和其他党员一起,牵着马,沿着一条羊肠小道,从山脚下的水井里,为村民驮来了期盼的甘泉。
平塘县花园式中部水厂
这段马帮驮水的故事迅速传开,当地水利部门在 10 天时间内,建成提水设施,把水井的水引到了各家各户。
为了进一步保障农村饮水保障和饮水安全,近年来,平塘县水务局在大塘镇建设了镇村供水一体化系统工程,彻底解决了该镇 12 个村 169 个村民组 5735 户 2.56 万人的饮水安全保障问题。
" 我们现在用水,又方便又安心,感谢政府啊!" 王国英说。
从 " 喝水难 " 到 " 有水喝 "。多年来,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平塘县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城乡一体化工程建设相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数量由 " 十三五 " 初期的 185 处,减少到现在的 82 处,工程覆盖人口达 20.25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64.9%,企业化管理覆盖率达 98%。
目光对向黔南,多年来,黔南州通过 " 渴望工程 "" 解困工程 ""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 四个阶段,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5339 处,惠及人口 352.68 万人,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
长顺县代化水厂改扩建工程取水浮船
多措并举保证水质安全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让老百姓有水喝只是基本生活保障,喝上 " 安全水 " 也需要进一步关注。
" 以前只能去挑水,遇到下雨,水还是浑的,只能沉淀后才能用。" 罗甸县龙坪镇旧寨村村民王仕逃说起曾经 " 挑水喝 " 的经历,满是感慨。如今看着通进家里的自来水,他满是笑容的说:" 现在好了,自来水干净、安全,也不用担心喝了生病。"
罗甸县边阳水厂
麻山腹地,特殊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使得当地的水资源匮乏,水少、水脏等水问题也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 " 瓶颈 "。罗甸县边阳镇的深井村,就因全村人用水要到 20 多米深的天然水井取水而得名。
为了让老百姓有水喝,有 " 安全水 " 喝,黔南州共计投入资金 20.27 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5339 处,5224 处集中供水工程,惠及人口 352.68 万人。在包括在麻山、瑶山、月亮山在内 " 三山 " 地区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841 处,改善黔南州剩余 210.99 万农村人口(贫困人口 39.26 万人)的饮水条件。
服务队进村入户了解村民用水问题
为了进一步保障饮水安全,2019 年 5 月黔南州出台《黔南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指导黔南州 12 个县(市)制定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管理制度或管理指导意见,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和制度,有效推动农村供水运行管理市场化、集约化。
今年 5 月,黔南州水务局联合州生态环境局、州农业农村局、州卫生健康局等六个部门联合发起进一步携手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倡议。目前,倡议活动覆盖黔南州 12 县(市)辖区范围内所有镇(乡)、村,初步构建了及时发现问题并推动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
深井村群众任永发用上放心水
" 以水养水 " 破解管水难题
" 天天挑水下锅,来回要走十里坡。" 这是龙里县冠山街道高坪村曾经流传的歌谣。管水员陈光明,对村里当年缺水的情景记忆犹新。地势高,山谷深,水资源一直是制约当地发展的因素之一,550 余户居民的人畜饮水要到相邻的贵定县冒沙井用马车拉。
龙里县洗马镇平坡小学学生用水
" 下河挑水、马车拉水,雨天收集雨水。" 陈光明说,高坪村的村民们,祖祖辈辈一直喝着 " 望天水 "。
解决水困问题成为高坪村村民心中的 " 头等大事 "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龙里县水务局当起先锋,通过 " 渴望工程 " 项目集中筹措 20 万元资金购买管道材料,村民积极投工投劳,主动开展施工作业。2002 年 7 月该村人饮工程初步建成通水,结束了天天挑水喝的苦日子。
管水志愿服务队对输水管道进行更换
为守护来之不易的自来水,当地探索出了农村饮水安全自治管理模式衍生出 " 三个三 " 管水模式。
" 三个三 " 就是:坚持县委县政府主导推进、坚持市场运作管理、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三个原则;建立产权归属、五级管水、分类补贴三大机制;强化节水宣传教育、水量预警调控、水质动态监测三大举措,解决 " 谁来管 "" 怎样管 "" 管得起 " 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龙里县共建有小二型以上水库 14 座,山塘 423 座,农村供水工程 418 处。
在高坪村管水成功的基础上,黔南州发挥网格长和村支两委作用,深入推行高坪村 " 德治、法治、自治 " 等成功的 " 以水养水 " 管理模式,强化村规民约的建立和执行,形成 " 爱水、护水、养水 " 的良好供水局面。同时选好管水员队伍和强化技术培训,大幅度提升管水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保障 " 边、散、小 " 工程的运行管理。
管水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服务
" 安全水 " 来之不易。为了稳定 " 水缸子 ",黔南各地也因地制宜,纷纷探索出管水、节水、护水的新模式。
贵定县引进优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签订《城乡供水一体化 PPP 合作框架协议》,将县自来水公司、乡镇供水公司委托贵州水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对全县的原水、输水、制水、供水等问题进行综合调控。平塘县以县水务公司为载体,采取 " 三片区、七水源、八水厂 +N 条管道 " 的建设模式,围绕 " 农村供水城镇化、城镇供水一体化 " 的思路谋划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现全县 98% 的人口公司化管理,积极推进城乡一体统筹发展。
贵定县昌明水厂上水管道
目前,黔南州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5339 处,5224 处集中供水工程,基本实现 " 以水养水 " 目标。
来源 黔南日报
编辑 周欢 / 统筹 张仁东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