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泰山,吟诵经典,传承文化。12 月 22 日上午,第四届中华泰山诗文大会暨《泰山诗文》首发式成功举行。在本届诗文大会上,泰安师生通过对话先贤、赛诗会、集体吟诵等形式展示了许多与泰山有关的名家名篇以及师生原创的诗文,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底蕴丰富、观赏性佳的泰山文化盛宴。
十多名专家学者创新编撰《泰山诗文》
诗文大会正式开始前,《泰山诗文》正式首发,作为文化普及读物,十多名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历经多年,广泛收集,仔细甄选,反复查证,精心修订,最终形成了适合大众和青少年学习积累的 20 余万字的《泰山诗文》。
" 泰山文化源远流长。关于泰山、泰安的诗词约有 2 万首,文赋有 600 多篇,我们从中精心挑选出了适合阅读学习的诗文篇目,并在编写的内容、体例、形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繁复的工作,让这本书更加接地气,也可以对发扬泰山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进行有力的推动。" 泰山诗文学术指导、泰山学者刘传录向记者介绍,这次《泰山诗文》的编撰有两大创新,一是首创性地提出了泰山诗文发展的阶段,将泰山诗文的发展脉络分为了发轫期、发展期、繁荣期、繁盛期、大成期、转型期;二是在每个时期的具体编写体例上,分为绪论、文学世相、诗文撷英、佳作赏读四个板块,尤其文学世相板块选取了每个时期关于泰山诗文创作的重要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趣事,力求雅俗共赏,增强了阅读性。
七个节目全景展示泰山诗文的艺术魅力
" 几千年来,祖先一直在记录我们的历史,讲述我们的故事,泰山的每一首诗词,都凝聚着前人的心血和智慧,人们世代守护,薪火相传,让精神的血脉绵延至今,打开诗词,对话先贤 ……" 在当代读书人的开场白中," 孔夫子 " 穿越时空缓缓走向舞台,本届中华泰山诗文大会的序幕在《诗经 · 鲁颂 · 閟宫》的齐诵声中正式拉开。随后,北宋著名古文家、教育家、理学家先驱石介与其学生上课的课堂也在舞台上 " 重现 ",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创作的诗文。大家还依次表演了《水调歌头 · 泰岳倚空碧》《登泰山记》《灵秀泰山》《那一根扁担》《挑山工》等节目。
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诗文大会以先秦秦汉魏晋六朝时期、唐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近现代时期的泰山诗文发展脉络为主线,选取不同时期经典代表作进行演绎,同时挖取与泰山相关的文学典故、历史故事进行节目创编,全景展现泰山诗文的艺术魅力、时代价值以及当今泰安教育的发展成果。
《泰山诗文》编者、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教师徐杰表示:" 这样的活动能够让泰山文化焕发生机,也点燃了泰山脚下的孩子们对于泰山诗文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感受到泰山文化的魅力,也为我们的家乡感到骄傲与自豪。"
专家学者畅谈参加泰山诗文大会的感触
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登临泰山,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篇,在他们的笔端下,从《诗经 · 鲁颂 · 閟宫》到杜甫的《望岳》,到姚鼐的《登泰山记》,再到冯骥才、杨辛等当代名家的泰山诗文,无不展示出了泰山迷人的风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本届诗文大会上,包明德、李掖平、周郢、刘传录等知名学者亲临现场,分享了自己对于泰山文化以及传承泰山文化的见解。
" 在我心目中,泰山是特别巍峨、雄伟、壮观的,泰山文化更是宝贵的财富。一直以来,我特别关注这个在泰山脚下举办的盛会,我觉得这是泰安在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这条轨道上进行的勇敢探索和行走。" 连续多届参加诗文大会的李掖平说,在诗文大会的活动现场,在感受到泰山诗文的魅力的同时,她也能在孩子们的表演中感受到传承的力量以及泰山文化未来发展的希望。
" 这是我第五次来到泰安,这次参加诗文大会活动也让我收获很多,感触很深刻。" 在专家访谈环节,包明德表示,中华泰山巍然屹立在华夏儿女的心中,泰山诗文已经成为中华泰山文化特色独具的品牌,他看到了泰山诗文的诵读学习已经成为靓丽的学校文化风景线。在千百万泰山学子中,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泰山儿女有责任更有义务,把泰山文化的传播与发扬重任挑在肩头。
据了解,中华泰山诗文大会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旨在引导我市学生诵读泰山诗文名篇,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在泰安学生身上打下泰山文化的印记,培养他们 " 埋头苦干、勇挑重担、永不懈怠、一往无前 " 的精神,已经成为我市教育系统一张鲜活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品牌。
【泰安日报社 ·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杨丽宁 摄影 陈阳 编辑 陈奕如 审核 晁彤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