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2 月 19 日(周日)下午 14:00,在天津市内山书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张莉,著名作家张楚,评论家霍俊明,与诗人何向阳一起,出席了何向阳诗集《刹那》的分享会。
何向阳是当代著名的批评家、诗人,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得主。曾出版诗集《青衿》《锦瑟》,散文集《思远道》《梦与马》,长篇散文《自巴颜喀拉》《镜中水未逝》,理论集《朝圣的故事或在路上》《彼黍》《夏娃备案》《立虹为记》《似你所见》,专著《人格论》等。
《刹那》是何向阳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一部诗集,收录了 108 首短诗。这些诗歌写于 2016 年,真实记录了诗人生命中最艰难与晦暗的一段时光,母亲离世,自己与父亲双双遭遇疾病,这些诗句如一只只援手带来了拯救,见证了寻找与重生。除诗歌外,诗集还收入何向阳的摄影作品 35 幅。
何向阳表示,她携带着自己的新诗集来到内山书店,于自己而言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 140 周年,也是《阿 Q 正传》首次发表 100 周年,对于像她这样从事文学写作和批评的人来说," 鲁迅一直像文学界的光一样照耀着我们,我们一直沿着他的道路前进。"
关于这部诗集创作的缘起,何向阳谈道:" 写作时间主要是在 2016 年,因为 2016 年我的家庭面临了一个非常幽暗的阶段,亲人死亡、病痛和我个人的病痛都交织在一起。" 也正是因为在这样一种环境和创作状态下,诗人写作的大多是短诗:" 从第一首’群山如黛,暮色苍茫’一直到最后那样一个家庭、庭院、乡村的场景,回归日常生活的场景,当时是在黑色的隧道里面摸索前进的状态,最终还是迎来了光亮。"
评论家霍俊明认为:" 这里面最短的一首诗只有 7 个字,但是它的精神重力是不可替代的。"" 从疾病和写作的关系来说,会让我们想到两本和诗歌有关的精神著作的书,比如苏珊 · 桑塔格《疾病的隐喻》、还有西蒙娜 · 薇依的《重负与神恩》。写作和命运有关联的时候整个话语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个诗集和何老师的前两本诗集话语方式是有区别的,她的整个高度是比较明显的。" 霍俊明也从诗集的名字、诗集中常常出现的 " 黑夜 " 的隐喻等角度和读者分享了为什么他认为这是一本 " 命运之书 ":" 她产生的过程是极其不一样的,这个诗集高度压缩和对话式的、抚慰式的、祈祷式的写作对个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我觉得一个作家一生当中有需要这样的一本书。"
评论家张莉认为,《刹那》这部诗集呼应了一百年前中国新诗的传统。中国新诗最早便开始于冰心的《繁星》和《春水》,然而这个传统后来渐渐消失了,正是《刹那》这部诗集让这样短诗的传统、对话体的传统重回读者的视野。此外,这本诗集也呈现出了何向阳身上强大的女性精神和气质,女性文学里面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是 " 要拥有一个自己的房间 ",一个女性只有获得自己的房间才能获得自由。这本诗集让她看到了何向阳在病痛时找到了自己的房间:" 她在这个房间里面自我对话,和命运对话、和神对话,和真正诗歌的诗意对话,她把自己拯救,那个时候你会看到这个女性和人是孤单的,但是她再一次让自己变得有力量。通过写下诗句,和命运进行对话,从命运里面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虽然她身体上有一些伤痕,但恰恰是这些使她的精神和文学变得更加完整了。" 因此,这部诗集,在张莉看来,是何向阳纯粹地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命运进行的对话。它呈现的也是一个更复杂、更有力、更属于今天这样一个时代的女性。
作家张楚认为,这本诗集更像是一个诗人和神的窃窃私语的记录:" 在这部诗里一直有上苍、神明的身影,他无处不在,跟诗人彼此静默地观望,他与诗人的观望、与诗人的愤怒,神明什么也不说,让我想起远藤周作的长篇小说《沉默》。" 张楚认为,《刹那》之中诗人与神明的对话最终呈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肯定:" 诗人在命运的安排下终于和神对话,向神倾诉,也和神达成一个和解,在和自己身体的对话中进行置疑。里面的人称有很多,有我、你,里面的你就是叙述者我,也有可能是我的爱人,也有可能是看不见的人,叙述就特别的简洁,将时间和空间压缩到了合并,到最后变成了一个透明的时空感,你能感觉到这个时间的消失,空间感也是很狭窄的,最后都变成了一个很透明的虚空,变成了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肯定。"
正如诗集的题记 " 立虹为记 ",诗人在生命中艰难的时刻看到了象征希望的彩虹,她也在诗集中写道:" 这双手曾经拂过的麦芒 / 依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何向阳认为这本诗集最终是一本 " 胜利之书 "。她在内山书店重申鲁迅的 " 爱 " 的精神,她认为鲁迅的精神中,更重要的是对生命、对灵魂、对整个的文化的一种 " 爱 ",她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创作,在自己以后的文字中真正继承鲁迅的这种精神。
《刹那》
何向阳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1 年 8 月
特约撰稿 李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