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他们和你我一样,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平凡地从事着这样或那样的工作。但接到险情,他们立马换上行装,奔赴现场,将生死置之度外,不图任何回报,开展救援工作,用实际行动演绎着一段段人间大爱。在新泰,活跃着这样一支社会救援队伍——同舟公益救援服务中心。
11 月份,同舟公益救援服务中心队长赵利被评为第八届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从数十年如一日赵利单打独斗做救援,到如今救援服务中心成立一年多的时间,志愿者人数迅速发展到 100 多人 ……1 到 100,奥秘在哪里?
志同道合携手创建,满腔热血成为起点
近期,随着同舟公益救援服务中心队长赵利当选第八届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这支在新泰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救援组织更加闪耀,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慕名前来加入组织的人络绎不绝,看到如今热闹的场景,让早期加入同舟公益救援服务中心,现任服务中心理事的陈庆华感慨万千:" 赵队取得这么高的荣誉,这是对他三十多年默默奉献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千千万万社会公益人付出的认可,毋庸置疑,这将会推动我们公益组织更加良性地向前发展。"
说起陈庆华和同舟公益救援服务中心的结缘,要追溯到 2018 年。当时,陈庆华和赵利两个热爱游泳的人在青云湖畔结识。" 我当时就听说了很多赵利义务救溺水人员的事迹,相识后,更是被他的一腔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陈庆华说,彼时,苦于个人救援服务力量太小的赵利,正着手筹划成立新泰第一支水上救援队,于是朱峰、陈庆华等十多个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就这样凑到了一起。回忆起与赵利的相识,朱峰这个略显腼腆的中年汉子也打开了话匣子。朱峰说,自己是一名普通的货车司机,一直有一颗公益心,但却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参加公益组织。偶然的机会,听说了赵利的故事很受感动,于是多方打听取得了联系,他也成为早期参加同舟公益救援服务中心的一员。
有了共同的目标后,大家各自从亲戚朋友中发展了十多个水性好的爱心人士,拉了一个微信群,自费购置了快艇及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器材。就这样,没有名称,没有具体章程,最初的同舟救援队成立了。
榜样成引领,精神成动力
一个团队要有精神,因为精神是凝聚,是引领,是灵魂。在队员们看来,赵利就像一只领头雁,他就是这支团队的凝聚力所在,也是引领这支团队发展的动力。
去年 8 月 20 日晚 22 时 30 分左右,赵利接到新泰市北师瑞山后村民求助,有人落水需要救援。紧急联系后,救援队仅能组织出由赵利带队的三人救援组,其中队员朱峰和戚兆国还是首次参加落水救援。" 当晚雷雨交加,虽然搜救条件和搜救设备都不利于救援,甚至可能给救援人员自身带来生命危险,但赵队作为队长,二话不说率先跳入水中搜寻,在水库里来回游了几个回合,直到自己累得筋疲力尽。他那种不畏个人安危的举动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我们。" 朱峰说,很遗憾的是,那名落水者打捞上来时已经溺亡了,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孩子。事情过后,赵队一直记挂着孩子。他又发动队员们为孩子募捐了 5600 多元,为一家人的生活尽一点绵薄之力。
" 干公益真的是很不容易,不参与其中不了解其中的酸楚。" 朱峰告诉记者,自己加入同舟公益救援服务中心后,参加的落水救援行动中,打捞过 60 多岁的老人,也有 7 岁多的小女孩,还有 12、13 岁的学生,有些不理解他们救援工作的人甚至会叫他们 " 捞尸人 "…… 与朱峰一样,陈庆华也有着同样的感受:" 我们做公益周围肯定会有质疑声,尤其从事的还是溺水救援,经常接触别人忌讳的尸体。" 陈庆华说,面对在水里浸泡过的尸体,任何人都会有顾虑,也会不愿意面对,但接到救援任务,穿上救援服,大家就得克服心理关,义无反顾地去救援,因为他们身上不仅承担着一个鲜活的生命,还承载着背后多个家庭的期盼。" 以公益之心为别人点亮生命曙光,少说多做,用实际行动影响更多人加入我们做善事,做好事,这就是我们的初衷,也是赵队以身作则给我们做得最生动的诠释。" 陈庆华说。
是起点不是终点,人间大爱的故事继续延续
2020 年 8 月,新泰市同舟公益救援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在赵利等公益人的感召下,越来越多满怀善心和热血的青年加入到组织中来,同舟公益救援服务中心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其中就有朱培程。朱培程说,自己之前一直担心赵利和同舟救援不够真实,在观察很久以后,他最终打消了疑虑,决定加入同舟救援这个大家庭。自此,他深刻感受到团队协作的精神,能真真切切地为需求帮助的人提供服务,不仅是给他们带去温暖,也能让自己感到满足和快乐。" 尤其有赵队这个榜样在,虽然会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是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干劲也越来越足。" 朱培程兴奋地说。
目前,新泰市同舟公益救援服务中心成立一年多,中心志愿者发展到 100 多人,协助搜寻 50 余名走失人员,救援行动也逐步扩大到平邑、兖州等周边县市区。除了河南新乡救援、搜寻走失人员、水中救援等救援服务外,同舟公益救援服务中心还涉及预防溺水知识宣传和自救施救技能普及等公益服务。节假日的青云湖畔、乡镇水库的沿岸、学校防溺水课上 …… 到处都有那一抹橘红色,一年多来,有感动,有赞美,有遗憾,有鼓励,他们的善举爱心得到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赞扬和肯定,志愿者们更加坚定无偿地走在公益之路上。
" 想要救助更多溺水人员,光凭一己之力是不够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能够感召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社会救援组织中,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更多的家庭免遭支离破碎的悲剧。" 如今,赵利的这一愿望正在一步步实现。日月恒升,山高水长,公益的梦想和行动都在路上。从 1 到 100,是一种无畏精神的凝聚,也是人性光辉的呈现。这不是终点,仅仅是一个起点,人间大爱的故事还将继续延续。
【泰安日报社 ·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杨文洁 编辑 乔雨晴 审核 王婷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