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2-27
深晚荐书|如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智造中国》新书上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中国是个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业究竟该如何升级?

马兆远教授在《智造中国》一书中,为解决后工业社会的就业问题、促进教育改革、打造新工程教育的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为中国制造业升级提供了一张切实可行的路线图。

马兆远,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研究员,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智能制造专业教授。师从 " 超冷原子理论之父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基思 · 伯内特(Keith Burnett)爵士。30 岁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参与设计了中国空间站 " 天宫四号 " ——世界第一个空间冷原子实验平台。

2021 年 12 月,由湛庐文化出品的《智造中国》上市,马兆远教授在书中为防止锈带蔓延、解决后工业社会的就业问题、促进教育改革、打造新工程教育的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可以借鉴发展的模式: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AMRC 模式,从而为中国制造业升级提供了一张切实可行的路线图。

马兆远博士的这本书栩栩如生地描述了 21 世纪初发生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AMRC 的真实案例,见证了深度产学研合作的智能制造升级创新和大学教育新模式。现在中国正面临科技创新驱动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百年大变局,这本书所传达的先进经验和理念将在中国大地上启动新一轮的产学研用科技创新模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更辉煌的奇迹。

中国开始面临后工业化问题,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再适合后工业化社会,传统的工业城市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后工业化地区如果经济长期停滞、就业不足,就会造成民众严重的心理落差,进而催生大量的社会问题。怎样面对后工业化的挑战,怎样避免因为先期工业转移而产生和蔓延的锈带区,将是中国,乃至未来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下半场,马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解题思路 : 面向智能制造、具备工程思维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今天的技能人才工作内容,早已不再是拧拧螺丝、开开机器这种简单的重复劳动。中国掌握高尖技术的 " 创新工匠 " 目前十分紧缺,其中的原因有培训教育力量不足,也有近年来社会对 " 蓝领技工 " 有所歧视。如何发挥中国的人力资本优势,构建全社会人力资本向技术领域流动的激励机制,从而引导中国技术人才培育和培训的新潮流,将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

《智造中国》

作者:马兆远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湛庐文化 2021 年 12 月

相关标签

中国制造 工业化 制造业 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