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12-27
甘肃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出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甘肃省体育局 27 日发布了《甘肃省 " 十四五 " 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提出了我省体育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机遇,并制定出了符合省情的详细发展规划。《规划》中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青少年体育、体育设施建设、体育文化等均包含在内。通过《规划》可以看出,未来 5 年将是我省体育驶向快车道的 5 年。

" 十四五 " 时期我省体育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 大体育 " 工作格局还没有构建成型。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经费主要依赖体育彩票公益金的局面尚未改变。体育设施仍存在供给不足、管理不善,供不适需、建不适用等现实问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尚有差距。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不强,人才梯队建设亟待优化,传统优势项目亟需发扬,整体布局、结构、特色还不够合理。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严重不足,各级体校发展进入瓶颈期,体教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措施还不够,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体育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融合度不高,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缓慢,体育消费市场仍处在起步爬坡阶段。体育执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存在风险。体育文化的地方特色不够鲜明,体育对外交流合作在助力国家 " 一带一路 " 建设和甘肃对外交流交往方面的作用有待加强。

因此," 十四五 " 时期,我省体育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肩负的责任更重,发展的压力更大。必须胸怀 " 两个大局 ",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体育发展的有利环境、宏大愿景,深刻认识我省体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提升体育工作水平,彰显体育多元价值功能,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十四五 " 时期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具体规划为,到 2025 年体育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民健身、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体育基础设施、体育文化宣传、体育对外交流等领域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全面建成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

全民健身再上新台阶。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更充分、更亲民、更智慧、更均衡,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 38.5%,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 92%,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 3 ‰。

竞技体育整体上水平。继续深化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创新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不断增强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立足甘肃省情实际,科学合理布局运动项目,组建 " 三大球 "" 三小球 " 省级优秀运动队。组队参赛第十四届、第十五届全运会,确保运动成绩稳中有升,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青少年体育呈现新活力。体教融合持续深化,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基本形成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体育运动学校、高等学校、体育社会组织合力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格局。创建各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 1500 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500 家,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 15 个。建成甘肃体育职业学院。

体育产业实现快发展。体育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体育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体育产品供给更加丰富,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升。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体育休闲特色小镇、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组建甘肃体育产业集团公司。到 2025 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 500 亿元。

体育设施建设增规模。实现市(州)、县(市、区)公共体育场、体育馆或全民健身中心全覆盖,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 0.7 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2.5 平方米。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功能改造和机制改革,探索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改革,提升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体育文化影响更深远。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城市乡村活力、提升甘肃文化软实力的独特作用更加彰显," 体育让生活更美好 " 成为社会共识。中华体育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保护更加有力,体育对外交流更加活跃,体育综合影响力更加广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孔德胜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韩彤

相关标签

体育 甘肃省 健身 甘肃 准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