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12-28
明铁佩遗址与丝绸之路图片展广州开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张骞见过的大宛国是什么样子的?丝绸之路沿线是怎样的一片景象?12 月 28 日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开展的《天马歌:明铁佩遗址与丝绸之路图片展》,以中、乌联合明铁佩遗址考古成果图片为主,辅以公元前 1 世纪至 6 世纪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的考古发掘成果图片,从 " 寻找大宛 "" 丝路明珠 "" 天马西来 "" 走向世界 " 四个方面展开,以两千余年前张骞凿空西域,与大宛、大月氏诸国建立联系,再到今时今日中国考古人发掘大宛遗址为线索,介绍丝绸之路开通以来绵亘不绝的东西方交流,以及中国考古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卓越贡献。展览由南越王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

据文献记载,公元前 128 年左右,张骞出使西域,抵达大宛,见到了大宛国王。大宛久闻汉朝富饶,欲通不得,见汉使来到,深表欢迎,这是中国史籍中第一次出现有关大宛的记载。此时的大宛,已拥有相当规模的城市文明," 有城郭居室,其属邑大小七十余城,众可数十万 ",多从事农耕。2012 年以来中、乌合作进行考古发掘的明铁佩古城遗址,是公元前后费尔干纳盆地内面积最大的古城,不仅有功能完善的城墙、城门、马面等城防设施,城内外也有规模宏大的大型建筑和道路系统。诸多重要考古发现表明,明铁佩古城拥有较高的等级和完备的城市功能,是这一时期这一区域内的中心城址,应是大宛国都城。张骞 " 凿空 " 西域以来,这里沟通康居、大月氏、大夏、乌孙、于阗等古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见证着古代东西方首次大规模的文明交流与接触。

西汉张骞 " 凿空 " 西域,开启了西域诸国与中国的频繁交往,一条横贯欧亚的丝绸之路由此而兴盛。公元前 1 世纪至 6 世纪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城市,包括汉长安城、汉魏洛阳城、邺城、楼兰故城、交河故城、明铁佩古城、撒马尔罕古城、罗马等,横贯欧亚大陆两端,展现出一幅由丝路沿线城市组成的璀璨历史长卷。汉长安城渭桥遗址出土的 " 丝路一号 " 古船,采用的木钉并联船板技术,为国内首次发现,却是罗马时期地中海区域广泛使用的造船技术,成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流的重要例证;始建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 年)的永宁寺塔,为九层大木塔,规模之大,为洛阳千寺之冠,遗址出土 2000 多件彩色泥塑像残件,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边缘的楼兰故城,地理上扼守中西陆路交通的咽喉,汉魏时期为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东西方之间的物质文化得到全面交流,各种珍禽异兽、药材香料、农作物、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等都源源不断地在沿线城市中出现。汉武帝曾作《西极天马歌》:" 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史载大宛国多产汗血马(又称天马)。西域马种的传入,大大改良了西汉本土马种,此后体态匀称、矫健剽悍成为中国古代骏马的形象特征,生动地反映在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上。甘肃武威雷台墓中随葬的东汉末青铜车马模型,共有铜马 39 匹,都是 " 天马 " 形貌。甘肃省博物馆藏铜奔马(马踏飞燕)即是其中之一,是古代骏马造型的艺术珍品。

2012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落实 " 一带一路 " 倡议,联合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费尔干纳盆地为中心,对中亚东北部地区的古代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中、乌双方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明铁佩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不仅如此,中国考古人还先后到洪都拉斯的科潘遗址、埃及的孟图神庙遗址等地参与考古发掘,为其他国家的考古学研究带去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取得可喜的成绩。

天马歌:明铁佩遗址与丝绸之路图片展

主办方:南越王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展览时间:2021 年 12 月 28 日至 2022 年 3 月 28 日

展览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南越宫苑馆二楼临展厅

开馆时间:逢周二至周日 9:00-17:30,国家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

采写:新快报记者许婉婕 通讯员梁艳萍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