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12-29
“艺海藏珍——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人物篇” 开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由广州艺术博物院主办的 " 艺海藏珍——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 · 人物篇 " 于 2021 年 12 月 29 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一楼中国历代绘画馆正式开展,展期 3 个月。 展览展出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精品佳作 92 件 / 套,大部分为国家一、二级文物。

梳理藏品、挖掘藏品,为新馆开展做筹备工作

" 精品展 " 第二期 " 人物篇 " 延续本次历代绘画精品展的策展理念,即 " 梳理藏品、挖掘藏品,为新馆开展做筹备工作 "。这一期展览,将与 " 山水篇 " 一样,除了展出一些观众耳熟能详的镇馆之宝外,也尝试从丰富的院藏历代绘画作品中挖掘一些不常展出、不为观众熟知的新鲜面孔,精选院藏人物画的佳作精品进行展出。

既关注作品的艺术性,也关注作品的故事性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 " 人物篇 " 挑选展品的标准,与 " 山水篇 " 稍有不同。人物画描绘的主体是人,不仅是各种有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还有带着各种故事的人。所以在选择展品的时候,除了艺术性,还关注作品的故事性,作品看起来是否有趣,背后有什么故事,或者传达什么含义等。根据展品的题材和内容,本次展览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释道、仙佛,第二部分是仕女、婴戏、田家,第三部分是宫廷、教化、故实,第四部分是贵族、文人、贤逸。

院藏珍贵人物画齐聚展现中国传统人伦教化

本次展览展出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精品百余件,展品约百分之六十为国家一、二级文物,其中包括元代佚名《四烈妇图》,明代陈洪绶、张风,清代华嵒、黄慎、苏六朋、费丹旭、苏仁山、蒋莲、任熊、任薰、任颐等画家的人物画作品。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的元代《四烈妇图册》是一组时代烙印鲜明、绘画语言独特的 " 列女 " 题材作品,讲述了古代四位 " 烈妇 " 遵守封建礼教的故事。全册共七页,其中第三至第五页为《渐台避水》、《李氏断臂》、《刺虎救夫》及小楷书写的故事内容,一图一故事。" 四烈妇 " 中应该还有 " 婕妤挡熊 ",此作散失。三幅烈妇图选取三个故事典型的瞬间,戏剧性地重现故事中的生动的情节。

元代 佚名 四烈妇图册 · 李氏断臂

展览第一部分的释道、仙佛题材作品中,不仅有佛教的佛像图、罗汉图等,还有体现道教神仙思想的《八仙图》,以及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洛神图》等。八仙的传说故事在我国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是一句脍炙人口的俗语。至明代嘉靖后,八仙组合基本稳定,为吕洞宾、汉钟离、李铁拐、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曹国舅、何仙姑。本次展览展出的八仙题材作品中,清代王素的《八仙图》描绘了八仙过海的场景,画中八仙形象神态各异,清代苏仁山的《李凝阳像》则以墨笔描绘铁拐李的背面,其身后背有斗笠和巨大的葫芦,手持拐杖,作品构图独特,线条流畅,人物形象简拙,独具苏仁山奇拙的笔墨风光。此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三件《洛神图》,作者分别为高其佩、费丹旭、居廉。这三件作品单独抽取了 " 洛神 " 这一主题人物,略去故事情节,作品面貌更接近于仕女画,表现洛神 " 绰约芳姿洛水中,飘飘似雪舞回风 " 的优美形象。

清代 王素 八仙图

在第二部分的 " 仕女、婴戏、田家 " 中,展现古代仕女柔美形象的作品有清代改琦的《修竹仕女图》、费丹旭的《柳荫扑蝶图》、蒋莲的《采花仕女图》等。婴戏图,寓意多子多福、生活美满,成为宋代以后人物画的重要题材。清代汪浦《童戏图》,描绘孩童嬉闹的欢乐画面。此外,本次展览还有一卷未展出过的清代许祖庆《百儿嬉乐图》,描绘了百名儿童玩耍的不同形态,极为生动有趣,可一窥古代儿童种种游戏玩乐的方式。我们希望这两种画面欢乐的婴戏题材绘画,能为这个跨越年展增添喜庆吉祥。

清代 改琦 修竹仕女图

清代 汪浦 童戏图

此外,宫廷、贵族和文人、隐逸题材方面的人物画,在本次展览中占比重较大。主要的作品有:清代永瑢《临宋太祖蹴鞠图》、华嵒的《桐荫论道图》、姜浤的《秋林雅集图》、苏仁山的《竹林七贤图》、蒋莲的《啖荔图》,以及在人物画方面一改清代颓废画风、融古创新的 " 海上三任 " 作品等。其中的《老子出关图》为任颐的代表作。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中国古代先哲第一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这幅作品表现是老子退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传说故事。画中老子身着赤衣,须眉皆白,大耳有轮,脸色红润,童颜鹤发,神态安样,端坐在青牛之上。老子身后是一小童肩扛拐杖紧随老子。而老子前方俯身叩拜者,应为传说中迎接老子多日的函谷关关令尹喜。画家用娴熟流畅的笔墨线条和淡雅的设色把老子道骨仙风、气度不凡的圣人形象描绘得形神兼备。

清代 华嵒 桐荫论道图

清代 任颐 老子出关图

中国传统绘画,承载着人伦教化、修身养性的功能,这一点在以人物为描绘主体的人物画中尤为突出。评价和欣赏人物画,不能仅仅关注作者的表现技巧和艺术水准,还要注意画作背后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据了解,本次展览还配套了一系列的公共教育活动:一是 " 艺启学 ",将携手广州美术学院推出人物画系列课程,通过专业的教学引导,令观众亲身参与实践,动手动脑动心,去更好地发现艺术、领悟艺术;二是 " 讲艺坛 ",拟推出 " 中国人物画发展历史及审美转变 " 专题讲座,观众可以收获专业的文化知识,并参与讨论和沟通,对展览及展览背后的细节和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三是 " 游于艺 ",将携手广州画院推出 " 幸会 " 艺术家临摹导赏、画家带你看展览等专场导赏,与观众一起畅游展览,打通观众深层次的藏品赏析。

艺海藏珍——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历代绘画精品展 · 人物篇

展期:2021 年 12 月 29 日— 2022 年 3 月 30 日

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一楼中国历代绘画馆

采写:新快报记者许婉婕 通讯员李偲毓

相关标签

广州 艺术 绘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