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洞察前沿科技的窗口,近万个 " 黑科技 " 项目亮相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 " 高交会 ")。作为 " 中国科技第一展 " 在此次科技盛宴上,与智慧城市相关的展品涉及了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那么,为加快打造智慧城市场景,2021 年高交会上应用的 " 黑科技 " 有哪些?
城市数字化转型让城市更智慧、更温暖
当城市从物理的名词进化为智慧的动词,当智慧化逐渐定格为城市的升级版和必选项,同时也在刷新人们对城市未来的想象。城市数字化转型怎么转?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让城市更智慧、更温暖?
华为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4 号馆搭建 260 余平方米城市智能体展台,全方位展示精准治理、服务民生、赋能经济、城市实践、新基础设施等解决方案,致力于建设 " 眼、脑、手、脉 " 齐备、" 感、传、知、用 " 协同,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智能体,领略城市智慧之美。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道路与汽车,打造智慧交通,焕发城市新面貌、提升城市竞争力,成为重要课题。本次高交会华为展台的赋能经济板块,全面展示了智能网联解决方案,打造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和创新的城。华为从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出发,提升主动预防式交通安全管理与服务水平,展示了完整的 " 车 - 路 - 网 - 云 - 图 " 解决方案,该方案由一个数字底座、车路协同双引擎、三个测试场景和 N 个应用构成 "1+2+3+N" 智能网联全景图。
高交会在带来新技术的同时,也给人们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来逛逛高交会,好像看到了未来人类生活的模样。" 观众陈先生说。
▲华为智慧城市 郑淑仪摄
智慧杆让城市 " 智 " 理更深入
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到 14.9 万亿元,预计 2022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5 万亿元。市场规模的高速增长,也印证了智慧城市的生机和活力。城市 " 智 " 理怎么深入到城市的毛细血管。当前,深圳的智慧杆建设及产业发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记者从智慧杆产业促进会了解到,截至目前,深圳累计建设智慧杆近 1.5 万根,创造了多个先行示范成果。来自深圳的中灯智慧科技带来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中,带着自主研发智慧杆管理平台、智慧杆,使城市治理更加深入。
中灯科技负责人王如介绍,在深圳已经有一批原本功能单一的老旧路灯被改造成的多功能智慧杆,改造后具备 5G 基站、智能照明、视频监控、环境监测、无线网络、信息发布、应急广播等多种功能;同时能够实现便民手机充电、井盖丢失告警、垃圾桶满桶告警等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切实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智慧互联,并可通过管理平台进行远程监测、控制、管理、校时、发布信息等。王如表示,中灯智慧自主研发的智慧杆管理平台,实现用户对智慧路灯的可视化管理、设备维保、数据统计分析等全面运营,实现高效的运营管理。
▲智慧杆 郑淑仪摄
防疫型智能环保移动公厕成为城市生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高科技 " 属性的加持,不仅充分展现了高交会 " 技术风向标 " 的特质,也为智慧防疫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技术。在 4 号馆,一款防疫型智能环保移动公厕吸引了观众目光,成为展馆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在这个占地不到 3 平米的空间里,公厕所具备的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还配备了专门的消杀系统,保障公厕内部空间清洁。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每次使用后,系统会自动对整个公厕内部空间进行一次纳米雾化消杀。同时,公厕内的给水系统、排污系统、集成储污设备也都设计有密闭消杀功能,从源头阻断病毒传播。"
作为深圳市微空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全球首款防疫型室内移动智能环保公厕也是 2022 年北京冬奥会颁奖广场区唯一指定如厕产品。" 智慧防疫 "" 低碳环保 "" 移动便捷 " 成为该系列产品的关键词。
此外,该产品系列已覆盖如厕、母婴、无障碍及第三卫生间等多种卫生功能,据了解,目前该产品在深圳大学城、太安站、车公庙等地铁站出口和前海桂湾公园等场景已投放使用。
▲防疫型智能环保移动公厕 张焱焱摄
5G 远程超声机器人提高科技防疫的 " 含金量 "
" 烈火炼真金 ",在新一轮的疫情防控之下,科技防疫的 " 含金量 " 正不断提升,组成了智慧城市的一部分。记者在 5G 智慧医疗展区看到, 5G 远程超声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负责人解释道," 通过 5G 连接医生端和病人端,远程对病人进行超声检查。医生端口可以进行远程操作,图像参数调节、标注测量,覆盖超声检查全部流程,让病人远程也享受超声检查。该产品在疫情防控期间,也减少了医患之间的直接接触。"
远程超声机器人获得了工信部绽放杯 5G 应用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通过 5G 云边协同,提供了低时延、安全可靠的全国网络。项目获得了全球唯一一张远程超声机器人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目前已经服务了全国 32 家医疗机构,并已布局一带一路国家;在深圳罗湖医院集团的 6 个院区、38 家社康完成 1 万多例超声检查。
▲远程超声机器人 郑淑仪摄
深圳晚报记者 郑淑仪 张焱焱 郑淑仪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