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6 年,江苏正式启动 "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拟用 10 年时间,编撰出版 3000 册图书,展现江苏文化根脉。
2021 年 12 月 30 日,《江苏文库》第四批成果发布会召开。到目前为止,数百位专家学者已捧出 740 本著作。
在成果发布会召开之际,我们专访《江苏文库》六编主编,和公众一起了解编撰出版背后的故事。
本期专访《江苏文库 · 书目编》主编、南京图书馆名誉馆长、江苏省政府参事徐小跃。
8 万条书目已完成分类排序
江苏公藏机构一共有多少古籍文献?它们的状态如何?是什么版本?这些都是《江苏文库 · 书目编》中《江苏典藏志》需要解决的问题。
△ 南京图书馆名誉馆长、江苏省政府参事徐小跃
徐小跃说,江苏古籍藏量丰富,涉及多个系统共百余家单位,总量约为 450 万册。协调并收集全省公藏机构古籍书目数据,同时确保每一条数据都客观真实,是《书目编》最基础也最为艰巨的任务。" 这也是江苏历史上首次开展的系统性最强、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古籍家底调研和整理。"
徐小跃说,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目前共收集全省 100 多家单位超过 25 万条的古籍书目,创造了江苏省公藏机构现存古籍书目的历史新纪录。"《书目编》是按经、史、子、集 4 大类,进行分类的。由于古籍版本复杂,目录整理专业性极强,收集到的每条古籍书目都要经过多次审核,因此,编撰出版工作细致又谨慎。"
值得期待的是,目前,书目编撰研究团队,已经累计终审 20 万条书目。推进审核的同时开展分类排序,已完成 8 万条。
△ 《江苏文库 · 书目编》
2022 年起,《江苏典藏志》将捧出经部的古籍书目,2023 年— 2025 年,依据经部出版经验,分批实现史部、子部、集部的出版。《书目编》纸质出版规模可达 10 册左右。
"《书目编》编撰完成,意味着这些古籍都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每一部古籍都标明了它的藏书单位、藏书现状、藏书版本等。" 徐小跃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不少珍贵古籍重见天日
徐小跃说,为了研究整理江苏公藏机构的古籍,先后有一百多位古籍从业人员和专家投入到书目编整理研究中,全面带动了江苏古籍保护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研究整理过程中,不少珍贵古籍重见天日。" 我们帮助一些公藏单位发现了原来没发现的珍贵古籍,还发现了一些被标注已亡佚的古籍,还有价值被低估的,我们也对它的级别进行了重新认定。" 据徐小跃举例说,明末藏书家丁雄飞的诗文集《霜舲日记》《琴鹤乡剩史》,此前曾被认定为已亡佚。这次古籍普查在无锡图书馆被找到,得以重见天日。
" 如果说学术研究是进入深山寻宝,那么书目就是进山的路。" 徐小跃说,南京图书馆领衔编纂书目编,就是在为学者在浩瀚的古籍中修筑起一条条捷径,让学者能在浩如烟海的书籍当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这便是书目编的意义。" 最终形成的全省古籍书目,不仅填补江苏历史空白,也再度力证江苏‘古籍大省’文脉传承有序,助力江苏文化强省建设。"
剧透," 过云楼 " 古籍和书画精品合璧展将举办
徐小跃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江苏文脉是系统的研究工程,《书目编》成果不仅体现在纸质文献的出版,要以此为抓手,带动江苏整体古籍保护事业发展,包括古籍保护、古籍数字化、古籍整理及学术研究等,以全面体现江苏文脉的传承有序。
他透露,2022 年,南京图书馆将联合过云楼顾氏家族,合作举办 " 过云楼 " 古籍和书画精品合璧展。该展览是公藏机构和私家收藏的首次深度合作,将进一步体现江苏文脉的传承有序、源远流长。
同时,南京图书馆还将继续评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推进江苏省古籍保护数字化建设,启动 " 江苏省珍贵古籍数字资源集成 " 建设项目。联动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开展专题学术研究。举办全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和古籍保护培训班。
"《江苏文脉 · 书目编》启动以来,任务艰巨、前无鉴者,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始终兢兢业业,不断实现多种形式的突破与创新,带领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完成阶段性任务,成效显著。今后我们还将继续迎难而上,力争在下一阶段取得更大研究成果。" 徐小跃说。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张然 / 文 赵杰 钱念秋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