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6 年,江苏正式启动 "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拟用 10 年时间,编撰出版 3000 册图书,展现江苏文化根脉。
2021 年 12 月 30 日,《江苏文库》第四批成果发布会召开。到目前为止,数百位专家学者已捧出 740 本著作。
在成果发布会召开之际,我们专访《江苏文库》六编主编,和公众一起了解编撰出版背后的故事。
本期专访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脉编辑出版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江苏文库 · 书目编》主编姜小青。
第四批编纂出版 253 册,再度刷新上新速度
86 册、184 册、217 册、253 册 …… 这是一群 " 当代萧统 " 与时间赛跑的上新速度。书目编、文献编、精华编、方志编、史料编、研究编,六大编类背后的数百名学者团队正持续发力。
△ 姜小青
从 2018 年开始,《江苏文库》每年都在持续上新。这一年,《江苏文库》首批成果 86 册问世,这意味着三千典籍呈现苏式文化空间的画面越来越清晰。
2019 年 10 月,《江苏文库》六编齐头并进,推出成果 184 册。其中,《江苏艺文志》是当代 116 位专家学者 14 年研究和整理的心血,堪称江苏文坛上价值斐然、前所未有的 " 大案牍术 "。
2020 年 12 月,《江苏文库》发布第三批成果,217 册新书齐亮相,收入稀见稿抄本数十种,极具文献价值。
2021 年 12 月,《江苏文库》再次上新,捧出成果 253 册,延续了六编同步的良好编撰出版局面,使《江苏文库》的丰富性得以充分展现。
姜小青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截至 2021 年底,《江苏文库》共计出版 740 册,收录古代文献 1061 种。其中,书目编 37 册,文献编 189 册,精华编 95 册,史料编 154 册,方志编 214 册,研究编 51 册。
一批成果得到学术界肯定,多本新书已成 " 最佳注本 "
江苏文化底蕴深厚,典籍浩如烟海。" ‘书目编’就是为了摸清江苏文献家底的。" 姜小青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书目编 " 包括江苏人写的著作目录、历代写江苏的著作目录以及江苏藏的古籍目录。目前已经出版的《江苏艺文志》增订本和《江苏地方文献志》,基本摸清了江苏古代作家著述与江苏地方文献家底。"《江苏艺文志》增订本共 13 卷 28 册,含索引 1 册,共著录著者 29617 人,著作 85309 种。《江苏地方文献志》分 20 类,著录文献 6100 余种。"
△ 《江苏文库 · 书目编》
在《江苏文库》多年来的可持续出版中,一批整理与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充分肯定。据姜小青介绍,周勋初的《文心雕龙解析》将传统文化现代化,具有很强的学术创新,被评价 " 是一部集研究、教学、普及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论著 "。许惟贤整理的《说文解字注》,被誉为 " 说文段注最佳读本 ",滕志贤整理的《诗毛氏传疏》,因其整理深度,成为近年毛诗研究最重要注本之一。
姜小青向现代快报记者介绍,《江苏文库总目提要》编辑工作正与《文库》图书出版同步开展。" 考虑到《文库》体量超大,《总目提要》可能更便于读者使用,目前我们已编印了前三批图书提要,以后一年一辑。最终形成的《总目提要》,除了著录《文库》收录的 8000 余种江苏地方文献外,还将附录《江苏文库未收书目及版本》。"
电脑、手机可阅读《江苏文库》,大众化传播是未来五年着力点
2021 年是 "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 承上启下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江苏文库》编纂与出版交出完美的 " 期中答卷 ",顺利进入下半场。
" 根据规划,《江苏文库》未来每年将出版 250 册至 300 册。" 姜小青透露," 十四五 " 期末,也就是 " 文脉工程实施方案 " 确定的时间,可基本完成 " 六编 " 中的 " 书目编 "" 方志编 "" 史料编 "" 研究编 "," 文献 "" 精华 " 两编,也将在 " 十四五 " 末之后的两三年内完成。
同时,姜小青还透露了一个好消息,目前《江苏文库》数据库的一期工程和微信小程序均已完成。也就是说,现在完全可以通过 PC 端和微信小程序来阅读《江苏文库》。
" 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我们要把江苏文化丰富的内容,通过数字化的手段、网络化的传播渠道呈现出来、传播出去,这才是我们数字化的目的。" 在姜小青看来,通过数据库平台来传播 "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 和江苏文化的发展脉络,同样也是未来五年的重要任务。" 不得不承认,文献是小众的,但文献所包含的很多观念是可以大众化的。比如,我们现在提起《论语》中的很多内容,未必一定按照原话,但《论语》中的很多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所以说,大众化应该是在观念的普及上,未必要拘泥于一字一句一书。"
姜小青希望,未来每个江苏人,甚至是中小学生,都可以通过 "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了解家乡的文化文明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的贡献,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姜小青坦言:" 将‘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大众化甚至会比我们的前期工作更难,但是必须要做,因为这才是我们这项工程的最终意义。"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张然 / 文 赵杰 钱念秋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